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习
加快推进促就业政策宣传落实
教育系统将加快推进政策宣传落实作为“百日冲刺”行动的重要内容,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系列促就业政策,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地,服务各类就业主体全面了解政策内容、享受政策红利。
出台系列促就业政策。教育部配合
加力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百日冲刺”期间,教育部会同
广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教育部面向多省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调研,部党组成员分别赴内蒙古、山西、江苏等11个省份实地调研,深入企业、园区,发放政策手册、宣传解读政策。部署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和19个行业就指委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共计宣讲政策400余次。会同相关部门编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在教育部官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汇集发布各省及 100 余个地市级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1866 条。组织开展“2023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指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湖北省制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地图”,实现省级和17个市(州)政策全收录,累计浏览量超40万人次。
精准拓展市场性岗位资源
“百日冲刺”期间,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校企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岗位,更好匹配毕业生就业需求,提升访企拓岗的实效性和供需匹配度。
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各地各高校结合专业特色、毕业生就业意向等,持续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重点邀请对毕业生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企业进校招聘。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生态环保低碳节能专场供需见面活动,吸引300余家行业企业参加,提供了6409个就业岗位,约3700名毕业生现场求职。电子科技大学精准对接40家行业特色用人单位,合力举办“荟聚芯人 共创蓉城”集成电路行业专场招聘会。各地各高校精准组织“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针对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加大访企拓岗力度,为相关学科专业开拓就业新空间。5月以来,全国共有2600多所高校走访23.6万余家企业,新开拓岗位290万余个;累计举办各类校园招聘活动6.4万场,79万余家企业提供岗位信息1230万余条,1074万余人次毕业生现场参加。
“互联网+就业”助力毕业生“云求职”。以数字化赋能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资源。“百日冲刺”期间,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推出“华东六省一市重点地区专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专场”等30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线上招聘活动,累计参会用人单位8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120万余条。江苏省实现国家、省、校三级“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数据贯通和信息共享,精准为毕业生汇集和推送岗位信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校企对接提升人才供需匹配度。教育系统组织
做实做细针对性指导帮扶
聚焦毕业生求职需要和就业进展,有的放矢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加强重点群体毕业生特别是尚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为毕业生提供暖心贴心、精准有效、“不断线”的指导服务。
深入推进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各地各高校结合毕业典礼、党员大会、校友座谈等活动,广泛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毕业生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江西省教育厅举办“全省大学生就业育人大讲堂”活动,邀请就业指导专家、已就业高校毕业生讲授就业公益课,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主题教育,将就业价值引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课程教学、融入专业教育、融入职场体验,鼓励毕业生赴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行业就业。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在财政部支持下,教育部扩大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面向重点群体毕业生开展就业能力专题培训,帮助毕业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已累计面向9.4万名2023届毕业生开展线下培训。各地各高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四川省教育厅建立了重点群体毕业生基本信息和就业帮扶两本台账,开展重点群体毕业生与企业导师“结对子”帮扶。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大学、西藏大学等建立动态管理帮扶台账,耐心帮助重点群体毕业生诊断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贴心地为他们推荐多个合适的岗位。
提供离校“不断线”就业服务。教育系统坚持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指导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持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促就业各项工作。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专场网上专场招聘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等,提供岗位信息16万余条。贵州省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加强职业指导、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等措施,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湖南省全面掌握2023届4.4万名困难毕业生就业需求,落实每位困难学生“一次单独咨询、两次简历修改、三次就业推荐”服务机制。北京交通大学开展线上就业指导训练营,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心理调适、简历诊断、模拟面试等服务。
目前,2023届高校毕业生已陆续离校,教育系统将持续推进“百日冲刺”系列活动,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有温度、不断线就业服务。同时,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