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源县聚焦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规范校外培训管理、抓实要素保障,有序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服务模式“新”。组织60余名联校人员组成6支网格化队伍,实地调研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建立工作交流微信群,及时反馈问题,组织10余名校长到成都、绵阳等名校学习课后服务模式及内容,采取“班级兴趣课-小组活动课-社团活动”三阶段探索模式,课后服务质量得到切实提升。目前,推出“5+n”“3+2”“白+黑”课后服务模式,培养学生N种兴趣,形成3天常规辅导加2天社团活动、白天延时辅导加晚间辅导“汉源模式”。
课程设置“齐”。把课程设置与“五育并举”有机融合,打造“树德启智,为孩子美好人生奠基”“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习惯教育+生活教育”等“一校一品”特色文化,采用“总体分配+自选+调配”
师资保障“足”。采用“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聘用人员”组织模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推荐、自荐等方式,结合教师素养大赛、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等
细致摸排“底数清”。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疏堵结合“严整治”。坚持分类分步治理原则,通过开展“挂牌行动”、治理中小学教师违规兼职补课、规范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查处违规办学行为、治理无证机构等举措净化教育培训市场,组织发动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平台建设工作,指导推动信息录入、专用账户开设、师生保险购买等工作,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县23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完成相关平台建设。
强化引导“广宣传”。通过网站、微信群、QQ群、公示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要求及意义,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理性选择培训机构,采用行业部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