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
雅安市“全”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1)全力投入。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光网四川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投入9600余万元建设教育“三通两平台”,截至目前,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宽带,10M以上学校数占已接入宽带学校的78%,累计建成全市“数字化教室”达4000余间,农村中小学师生多媒体教学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全覆盖并在课堂教学中常态普遍使用,“人人通”累计注册教师1万余名、学生11万余名,累计完成90.23%教师、70.94%学生实名制注册。(2)全员培训。搭常态化组织教师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近年来,通过“国培”“省培”、“县培”三级专项培训,参培教师共计1.3万余人、培训合格1.2万人、合格率98.01%,实现了全员培训。每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信息化大赛等3个专项培训、累计培训8200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课”64节,部级“优课”23节,并连续三年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组织奖。在名山区开展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信息化试点建设。(3)全面应用。每年组织举办全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等3个全市性信息化教学应用活动。积极探索“一校带多点”的教学模式,利用教育视讯平台、录播教室、村小或教学点的听课互动终端等将县城“窗口”学校的优质课堂实现“同步教学”、优质课堂教学定期回放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解决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和区域限制,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信息中心)
【乡村教育振兴】
名山区“重心向下”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1)资源投入“向下沉”、让农村教育“有人去”。通过外地选调、公开考试招聘等方式不断充实教师队伍,近三年,公开考试招聘教师214人、免费师范生80、从外地选调优秀教师58人,其中330余人被安排到缺编的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从教,并专项招录农村音体美教师80余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实施周转房建设工程,新增加28套周转房、累计建设340余套。(2)政策力度“往下倾”、让农村教师“有保障”。完善乡村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落实乡村教师晋升职务和工资档次待遇,坚持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等政策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近三年,在农村任教累计满30年并符合晋升条件的教师,不受岗位限制晋职晋岗200余人;在乡村学校任教满30年的教师获得荣誉证书1200余人。统筹做好教师待遇工作,在基础性绩效工资设立岗位津贴和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全区分别按照城区、镇(乡)、村三个类别,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补贴。(3)培训提升“接地气”、让农村教师“有发展”。参培人员倾向农村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国好老师”等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2.1万余人次,其中农村教师1.9万余人次、占比达90%。实施“中小学百名年轻干部能力提升递进培养计划”,计划培养100人、已培养50人,其中农村学校干部38人。实施《雅安市名山区中小学、幼儿园“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和《雅安市名山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高级职务教师和骨干教师考核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教研、座谈等帮扶活动发挥“特名优”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名山区)
雨城区强基固本推动乡村教育振兴。(1)改善办学条件,筑好“根基”。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累计投入1775.92万元,改扩建18个学校校舍、运动场7331平方米、17028平方米;投入706.42万元,完成18个学校约11万台(套、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和音体美器材购置。(2)建强师资队伍,提升“软件”。调剂120个编制到教育系统,有效缓解乡村学校编制紧缺实际;按照100元、200元、300元、400元四个标准对农村教师进行补贴;通过“励耕计划”,以每人1万元的标准,累计资助贫困乡村教师12名;落实职务(职称)评聘优惠政策,99名乡村教师享受岗位设置倾斜政策。(3)提高教学质量,练好“内功”。建立8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0个名师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对1410名乡村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以“培训项目县”为平台,常态化组织乡村教师参加干部、学科培训等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开展“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等活动,培养“种子”选手,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雨城区)
【创客教育】
雅安中学“三结合”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作为“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雅安中学深入挖掘学校教育内驱力,大力实施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三结合”发展策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以“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投入资金100万元在育才路校区建设“创新广场”,以橱窗展板、花池标语、雕塑意象展示校园创新文化内涵。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展示室”,以实物展品、大师名家寄语、荣誉墙、优秀校友等内容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在学校教学区及其他师生活动场安装创新主体宣传标语、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展板等68幅。高规格建设了惠普“e—数学实验教室”、“通用技术创新实验教室”、“校园气象观测实验室”等创新教育实验平台。(2)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围绕“让创新教育走进课堂”,开发与建设《科学与幻想》《走近创客》等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5门,并作为校本特色课程在初中、高中年级四个年级开设,学校省级课题《基于课程建设的普通中学创新教育实践》荣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3)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开展了“北斗导航梦想”科技实践、暑期环境调查等30余次活动,全校学生参与面达到了95%。2018年,学生参加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荣获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10项,学校被授予了“全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雅安中学)
【学生资助】
荥经县“最多跑一次” 助力贫困学子圆梦大学。(1)落实“最多跑一次”。在荥经县资助中心办事大厅,为贷款学生提供免费的电脑、复印机、茶水、纸杯等。聘请已办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自愿者,指导新生办理贷款手续。做好“一站式”服务,坚持“随来随办、即时即办”,让学生体验到“最多跑一次”的便利。(2)尊重“贷款自愿”。坚持“应贷尽贷”与“精准资助”相结合,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坚持贷款自愿,自主选择银行办理。对于鉴定为建档立卡、城乡低保、残疾和特困救助供养的“四类学生”,直接开通绿色通道,按最高限额办理贷款。对于一般困难学生,按实际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额确定贷款标准。对确有需要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在其提供真实有效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证明材料后,允许按贷款最高限额申请贷款,避免一刀切。(3)做好“资助育人”。在宣传贷款惠民好政策的同时,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征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努力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受助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截至目前,已办理助学贷款312笔、贷款金额200余万元。(荥经县)
【德育教育】
石棉县七一中学搭建“四平台”做好师生德育教育。石棉县七一中学为汶川地震特殊党费援建学校,学校以“真”为办学理念,推行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模式,着力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强化师生德育教育,以德育促智育,办学成效突显。(1)搭建校园德育平台。实施“赞美行动”,倡导全校师生每天坚持写一句赞美自己和别人的话,培养学生自信心;开展“梦起校园”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课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强化“感恩教育”,依托母亲节等节日契机,以“感恩日记、感恩行动”等形式,引导师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定期开展“诚信教育”,师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营造诚信成长氛围。(2)搭建家校合作平台。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校合作平台”,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托网络通讯平台,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校园工作群,保持家校间联系和互动,实时共享学生在校情况;创建家校合作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庭和社会对办学、教学工作的建议,强化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参谋和监督作用。(3)搭建才智展示平台。学校少年宫组建18个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自主制定活动规程,自主招募和管理,定期展示活动成果;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并邀请家长和文化嘉宾参加;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和学生诗词大会等特色活动,全面展示学生综合素质。(4)搭建心灵对话平台。聘请省内外优质教育专家,利用寒暑假对全体教师进行拓展培训和提升,打造阳光活泼、健康向上的教育人才队伍;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跟踪为辅的形式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开展“亲师”“亲生”活动,创新构建多层次对话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石棉县)
【简讯】
市教育局在全省基础教育统计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近日,省教育厅召开了2018年全省基础教育统计布置培训会,我市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近年来,市教育局落实统计责任,以提高统计质量为核心,以服务教育发展大局为重点,优化统计工作。(计财科)
市教育局到联系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近日,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建平、机关党总支书记王英率队到石棉县擦罗彝族乡调研联系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晏如村脱贫工作情况,表示市教育局作为帮扶部门将继续保持与晏如村的紧密联系,全力以赴支持晏如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人事科)
我市举行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应用操作培训。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应用操作培训。市、县(区)教育局和市属学校、驻雅中专校的相关负责同志、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平台管理人员共4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会重点介绍了安全教育实验区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和安全教育平台实施方案、专项活动等。(安全科)
天全县召开新任校长任前谈话。近期,天全县开展全员聘任制,调整、轮换、交流和选拔出一批新校长。为确保新校长担负起新的工作任务,县教育局为新任校长上好任职前第一课,分二期对新任校长进行了任前谈话。(天全县)
近日,雅安北附实验学校举行揭牌仪式。(名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