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教育局
重点摸排中高风险区返雅师生、家长流动情况并建立台账,坚持“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并形成“一校一表”台账,摸排10月28日以后从成都返回师生员工634人,累计完成34366名师生员工核酸检测工作。组成5个督导组,分片区摸排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和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停课情况,开展
强化校园门岗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严控无关人员进出校园,开展体温检测登记。全面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的12岁以上师生员工共108345人均已接种第一剂次,第一剂次接种率100%;有107193人已完成全程接种,全程接种率99%;且有3948名师生已接种加强针。全力推进3-11岁学生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已有100148人完成第一剂次接种。每周对学校重点部门全方位消毒,按师生总数、校园空间范围配备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共配置发放消毒液5万余斤,设置临时隔离室200余间。
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宣传,引导全县师生养成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卫生习惯。发布国内、省内疫情形势变化,倡导师生配合做好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等防疫措施,利用心理服务热线,开展防疫知识、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已编发信息简报40余期,热线服务300余人次,发送防疫知识5万余条。
雨城区教育局
明确各中小学幼儿园实行校园封闭管理,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所有学校聚集性活动一律取消或推迟。严格落实在校服务的宿管、保洁、门卫、食堂、绿化、基建等人员的疫情防控要求,追溯分析判断其个人及家庭成员的行踪。
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建立“师生员工疫苗接种填报统计”机制,开展师生员工接种疫苗信息登记,进行精准摸排、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扎实开展督导检查。建立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
名山区教育局
时刻关注上级对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新举措,充分发挥校园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校园广播、LED显示屏、集会、班会对学生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家长
通过公众号、微信群、QQ群、短信等非面对面
教职工线:校长-教职工。各学校教职员工每日利用企业微信进行健康打卡,根据中高风险地区调整及时对教职工行程动态进行摸排统计。学生线:校长-班主任-学生。建立校长、班主任防控队伍,强化学生晨午晚检,对全体学生每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重点地区返雅学生行动轨迹进行摸排,建立详细摸排表。家长线:校长-学校后勤管理处负责人-班主任-家长。班主任及时根据中高风险地区调整,跟进学生家长的行动轨迹和健康状况,并根据社区对家长的管控状态,及时对相应的学生采取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观察等措施。
荥经县教育局
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压实工作责任。“清单式”排查防控漏洞和风险点,通过学校自查,联系人全面排查,督导学校落细防控要求。强化督导检查,班子成员采取定期、不定期和
各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师生晨午晚检制度及“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进出校门人员登记制度,落实“测温、扫码、亮码”、正确佩戴口罩通行措施,严防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严格管理师生流动,坚持“非必要不出雅”,确需外出的按照“谁申请、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和程序。开展教育系统全员核酸检测,落实师生健康管理。
联合卫生健康局,完成对全县19所小学和19所公民办幼儿园3-11岁儿童接种摸底统计工作,建立学生疫苗接种台账,
汉源县教育局
成立汉源县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工作小组,专设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宣传信息、网格指导和工作督察5个工作小组,补充工作人员10余人,围绕全县教育系统实际,全面、深入、细致部署防控工作,及时召开视频专题工作会,传达全国、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近期新
以“防输入、防扩散”为目标,重点摸排成都等中高风险区返汉师生、家长流动情况并建立台账,坚持“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严格离县师生
积极落实校园卫生防疫工作,49名卫生健康副校长通过微信视频通话指导各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梳理疫情防控知识,印发宣传手册4万余份,引导师生、家长养成在人群密集和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等基本卫生习惯。动员100余家委会成员,在校园门卫处增设护学岗,协助值周教师、门卫做好进校人员体温监测、人员登记点等工作,密切关注外来人员,确保卡得严、防得住。要求学校指导教师提前做好线上教学方案,通过“青蓝结对”探究直播、微课、导学案等多
按师生总数、校园空间范围配备体温测量仪、医用口罩、消毒液和医用酒精,设置临时隔离室,切实保障疫情防控人防、物防、技防条件;积极落实校园卫生防疫工作,重点对教室、宿舍、食堂、垃圾站、图书馆、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彻底清洁消毒,保障校园卫生安全;强化阵地意识,在校门、教学楼、宿舍楼门口等醒目位置设置健康提示牌;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充实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缓解学生、家长的焦虑情绪;通过走、听、访、查、看等
石棉县教育局
严格执行“三检”和因病追踪制度,落实教职工和学校服务人员测体温、亮双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校外人员禁止进入校园。做好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全面实施预防性消毒。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和“六个必须”,
进一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排查台账。对系统2万余名教职工、学生及出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依托学校群、教师群、家长群等线上平台,逐个筛查师生外出名单,掌握行程轨迹,建立有中高风险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台账。经排查,10月28日以来有成都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1609人,所有人员已完成核酸检测。
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1米线等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等防范意识;加强传染病防控教育。做好每月3所学校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监测,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全县2万余名师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通过黑板报、电视墙等新旧媒体,让在读学生了解疫情知识并做好自我防护。
按照“应种尽种”的工作要求,分两个阶段组织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进行接种,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12岁以上师生员工疫苗接种工作,师生员工接种率为98.8 %, 12周岁至17周岁在校学生接种人数9427人,3至11周岁在校学生接种人数10101人。
天全县教育局
严格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确需要进入校园人员,严格落实“亮码、扫码、验码、测温、登记、正确佩戴口罩、一米线等措施,把好“入校第一关”。严格学生外出管理,学生外出必须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如实登记外出行程轨迹。建立“教育局、学校、班级、家庭”四级信息摸排网络,落实“日排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摸排、汇总、上报师生员工及与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出雅返雅情况,目前已摸排市外返雅教职工34人,学生4名,其中仍在居家隔离教职工15名、学生2名。通过“学在天全”平台持续做好全县18000余名学生和1324名教师的晨、午、晚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等工作,实时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
设立临时隔离室80个,新增洗手池100余个,按照一个月以上使用量储备口罩20余万个,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建立出入库台账,专人管理。全县学校对教室、食堂、宿舍、办公室、厕所等重要聚集场所进行每日清洁消毒,校园垃圾“日产日清”。
印发《关于开展全县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项督导的通知》,成立以局班子为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6个督导组,从即日起至疫情防控形势缓解期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联系学校开展疫情常态化防控专项督导。目前,已累计出动20人次,突击检查学校(含民办幼儿园)40余所,发现并责令整改问题100余个。通报学校3所,约谈疫情防控不力学校的相关责任人3人次。
芦山县教育局
对标《四川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修改完善《芦山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新版指南做好宣传教育、人员管控、健康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把牢校门值班值守关、学生晨检午检关,全面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节假日外出返芦师生排查,国庆、中秋期间外出师生共21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并坚持做好跟踪监测。按照《芦山县教育系统在校期间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抽样检测实施方案》,已抽检10所学校800余名师生,全部阴性。今后将持续定期开展学校师生核酸抽样检测工作。
加强师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率100%。全县教职员工1754人接种1663人,除医学鉴定接种禁忌91人外,全部完成疫苗接种;18周岁学生180人接种179人,接种禁忌1人,完成率100%;12-17周岁学生4348人已接种4324人,接种禁忌24人,完成率100%。目前,12周岁以上学生和教职员工正在接种加强针,3-11周岁学生接种工作正安全有序推进。
宝兴县教育局
通过微信、QQ群推送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知识3余万条次,张贴校园疫情防控宣传标语1200余条,发放疫情防控倡议书5000余份,宣传疫情防控要求和疫苗接种相关知识。
严格控制师生出市行为,坚持“非必要不出市”的原则,控制师生跨地域流动,进行旅游、探亲等外出活动。各学校备齐备足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额温枪等防疫物资,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严格落实校外人员测温、扫码、戴口罩、登记等防疫要求,安排专人对学校环境开展“消杀灭”工作,常态化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各校园按照分工,规范、有序进行入离园等环节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场景开展演练20余次,加强教职工的疫情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及水平,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