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四个构建”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
构建理论学习新模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3”学习模式,即“1个局机关党总支部+23个基层学校党组织理论学习点”,利用党组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58次。实施强师提质工程,各中小学教师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700人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构建校园学习新机制。构建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2+N”全科覆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机制,各中小学每学期设置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打造《民族团结在我心》《促进民族团结》等精品课程。利用开学第一课、普通话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契机,宣讲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讲述民族团结“小故事”“小知识”34次,促进民族团结种子入脑入心。
构建主题活动新载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主题手抄报、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诵经典诗文 促民族团结”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比赛等活动50余次,组织“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14次,建设同心书屋、民族团结陈列室、文化墙10个,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构建就业渠道新形式。构建“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等形式,每年引进10余家知名企业到校招聘“9+3”毕业生。建立家校社三方互动互通互融机制,结合“民企联校促就业”行动,为“9+3”学生提供就业信息200余条。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甘孜州,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学历提升免费培训,支持“9+3”毕业生创新创业。近三年来,全县“9+3”毕业生就业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