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教育局认真按照《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雅办发〔2022〕38号)的工作任务,围绕《雅安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积极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力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依法行政
(一)压实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自觉接受监督。建立了局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积极参与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2022年8月31日,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在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规范运行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和合法性审核机制,确保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夯实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2022年,单位负责人两次出庭应诉关于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一审、二审法院均驳回原告起诉。
(二)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考核监督,以考核监督为抓手,坚持市、县两级联动普法,落实普法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市教育局对科室和直属单位、市教育局对县(区)教育局、县(区)教育局对学校普法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网络,努力形成市、县(区)教育局领导、部门协同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
(三)推动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地落实。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辖区内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确保中小学校规范有序运行。牵头制定《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川西教育中心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雅委发〔2022〕12号),推动川西教育中心建设,建设队伍更强、服务更全、合作更广、质量更优、品牌更响的川西教育中心,共享宜学雅安。
二、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履行职能,提升管理效能
1.加强理论学习。按照《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制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局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部门办公会等,坚持会前学法或专题法治讲座,夯实依法行政工作。组织市教育局全体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局长宣讲、支部书记宣讲、分管领导到直属单位和学校宣讲等形式,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统一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规范教育行政权力。按照四川省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的规定,结合雅安市行政权力指导清单的内容,对市教育局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认真清理,2022年雅安市教育局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共计31项,其中:行政许可3项、行政处罚14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检查1项、行政奖励2项、其他行政权力1项,公共服务事项9项,通过“雅安市教育局”官网、市政府“雅安之窗”、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进行公告,为方便广大群众在网上查阅教育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提供便利。
3.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推动教育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结合教育的实际,严格落实教育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起草规范性文件,要求提供政策依据的同时,需征求县(区)和部门意见,并提供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合法性审查后行文;二是实施教育重大决策时,对制定决策进行可行性调研并开展风险评估,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局党组会研究决定,确保重大决策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
4.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稳步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全面完成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100%、最多跑一次事项100%、认领发布率100%、办事指南准确率100%等指标要求,将“学生资助政策查询”“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录取查询”接入天府通办APP,方便群众办事服务。加强“互联网+监管”平台管理,确保事项认领率、编辑率、执法人员入驻率达到100%。进一步规范“双公示”信息归集和公示工作,2022年公示行政许可办件637件,市教育局被评为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较好的单位。
(二)加强法治宣传,推进依法治教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教育系统重点学习内容,结合教育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以中心组、党组会等形式进行专题学习,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不断增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全面提高广大师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教育发展的能力。
2.坚持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了局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制定了《雅安市教育局关于2021年会前学法工作安排的通知》,并按照学法计划在市教育局党组会前组织收看了《〈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电视专题片》、《2021年四川省洪涝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专题片》等警示片,组织开展了《雅安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学习解读,提高教育行政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参与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2022年8月31日,市教育局在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
3.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制定下发了《雅安市教育局关于2022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计划的通知》,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推动全市教育系统“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在日常广泛开展法制宣传的同时,根据自身职能,结合特殊时段和节点,开展各类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集中法制宣传活动,利用专题讲座、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强化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指导,坚持市、县两级联动普法。落实普法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市教育局对科室和直属单位、市教育局对县(区)教育局、县(区)教育局对学校普法工作的监督考核,努力形成市、县(区)教育局领导、部门协同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
4.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一是制定《雅安市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切实做好我市教育系统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组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制宣传志愿者到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上一堂宪法课、组织宪法知识座谈会、专题会活动,各级各类学校以宪法宣传教育为主题,利用班团队活动广泛开展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模拟法庭、情景剧等主题活动;三是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三月法治宣传月”、秋季开学“法律进学校”、“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全市共221所学校,15万余名师生参与,组织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206场,国旗下演讲836场,法治宣传主题班会6746堂,黑板报、手抄报1587期,3万余份,举办法治专栏690期,开展模拟法庭19场;四是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第七届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宪法卫士”网上学习答题等活动,6名学生参加全省线上“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获得一名2等奖、5名三等奖,开展“宪法卫士”网上学习答题活动,全市135464名中小学生参加“宪法卫士”网上学习答题活动,学生参与率89.93%;五是开展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复核验收工作,2022年9-10月,市教育局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组成复核验收组,对全市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进行复核验收,并上报省教育厅,经省教育厅复核,我市7所学校通过省教育厅复核认定,继续保留“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称号。
(三)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和直属单位教师459人参加2022年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学习,全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全部完成考试,组织市教育局行政执法人员参加2022年度行政执法人员网上学习,27名执法人员全部完成学习任务。
2.认真落实教育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对县(区)工作督促和指导,规范教育招生、收费工作,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的监督检查,坚持开展春、秋两季开学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学校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教育乱收费现象。积极配合当地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认真开展对学校安全、卫生等执法检查,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严格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落实“六长责任制”,强化控辍保学工作。认真贯彻和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加强对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完善公示制度、发放程序、资助程序、资助标准等相关制度,确保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
2.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民主监督。一是接受市政协“双规范”“双减”工作专项督查调研,按照《中共雅安市委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协雅安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度协商计划〉的通知》要求,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全市8个县(区)家校共育推动“双规范”“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监督,调研组采取现场督导检查、走访师生家长、召开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对公办、民办的12所义务教育学校和8所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二是接受市人大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情况专项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听审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有关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全市8个县(区)“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调研组采取现场督导检查、走访师生家长、召开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对公办、民办的1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和8所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
3.加强行政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将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归口于政策法规科,对涉及行政许可事项实行统一管理,并负责督促各相关科室对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在办理及以后的监管中进行指导,确保行政许可事项在办理和管理中实现有审批、有监管、有指导、有督促,确保行政许可事项规范有序运行;按照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的要求向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出具了授权委托书,明确将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市政管办受理,由“一窗一章”窗口统一接收和转送(传递)申请材料,市教育局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完成相关审批事项。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不均衡,个别县(区)和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负责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工作职能。
(二)个别学校法律进学校工作流于形式,未发挥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应有的作用。
(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审批后的监管措施需进一步细化和加强。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安排
(一)提高教育领域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执法关键环节,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教育系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教育行政执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推进家校共育共治体制机制实践。
(二)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确保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考试“五落实”,积极开展“三月法治宣传月”、秋季开学“法律进学校”和12.4国家宪法日、“学宪法讲宪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根据教育部门工作职责,对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施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细化工作举措,深入学校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为学校(机构)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权力清单,提高一体化平台在线办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