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雅安市三举措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打造龙头引领发展。发挥发展区引领作用,抓住“4·20”重建机遇,投入66609万元建设雅安职业教育发展区,着力调整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发挥院校引领作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启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成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设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力争建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高职院校。聚合联盟抱团发展。成立雅安职业教育联盟,以专业为纽带组建了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四川档案职业教育集团、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等三个职业教育集团,逐步建立起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办学制度和职业教育集团,覆盖全市职业院校和重点行业产业。紧跟市场对口发展。紧密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指导中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2015年停办3个专业点,新增汽车运用与维修、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紧缺专业5个。加强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本地就业率由2014年的34.85%提高到2015年的64.85%。(职成科)
【校园体育】
雨城区积极推进全省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县工作。以改革创新、整体布局、分类指导、区域探索、典型引领、全面推动为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体育普及性活动。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开课率和课时开足率均达到100%,并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切实抓好教师备课、上课、集体教研、评价考核等关键环节。加强示范建设引领。积极争创“四川省阳光体育重点推进县”,从2015年起每年力争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所以上,并以创建省、市、区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为载体,以体育常规教学为抓手,精心策划体育活动。雨城二中以体育特色促进学校发展,建设“体育特色文化”,从根本上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学校关于“体育特色建设促进薄弱学校文化优化的实践研究”获评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今年9月,省教科所在该校举办了成果推广会。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教育与趣味、自愿和引导、校内与校外”四个相结合,每年定期举办全区田径、篮球、足球等综合性和专项性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各中小学校定期举办春、秋季运动会,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形成本校学生体育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同时大力实施体育 “2+1”工程,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有质量,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及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力促校园足球发展。将足球联赛纳入长期赛事规划,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足球比赛,并选拔优秀学生足球运动员组队参加各级比赛;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发足球选修课程,通过教研会研讨足球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形成足球教学模块式发展;建设足球特色学校,2015年4所学校成功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计划从2016年起力争每年建设2所区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雨城区)
【队伍建设】
汉源县力促教师均衡化发展。大力推进专委会建设。精心挑选综合素质强的中级及以上教师98名,组建教师公开招考专家库、教师考核评价专委会等人才资源库4个,牵头实施全县教师能力建设,强化专委会成员示范引领。补强教师学科短板。2015年,通过创新人才引进、考核招聘、公开招考等多种方式聘用教师104人,全部投向边远农村教师和学前教育、艺体教师紧缺学科。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建设。2015年共调整和提拔校级干部35人次、中层干部23人次,优先配强薄弱学校管理队伍,实现校班子能上能下。着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建立健全全员教师培训制度,持续开展“骨干教师队伍培训”、“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等专题培训活动。(汉源县)
名山区实施中小学百名年轻干部能力提升递进培养计划。明确提升目标。力争实现“两个一批”:有一批中小学年轻中层干部胜任校长工作;有一批中小学年轻校长能够成为市、区级名校长,引领和促进全区校长成长。明确递进计划。培养对象为全区40周岁以下的正、副校(园)长、教育局和学校中层干部。2015年起,四年内、分四期计划培养100人、每期25人,并按每人每年1.5万元标准拨付专项经费。明确培训方式。通过“集中进修、定向培养、上挂下派、有效轮岗”等方式,着力开展“主题研究”、“岗位培训”、“区内优质学校挂职锻炼”等培训活动,盘活全区学校管理班子结构,扩大校长教育视野。明确考核标准。挂职期间,每2周至少安排1个工作日全程参与挂职学校各项活动,每学期撰写阶段性培训总结并接受考核;挂职期满后,完成终结性报告并接受最终综合鉴定。(名山区)
石棉县着力“四大支持”关心关爱教师队伍。待遇支持。积极践行“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最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最真诚地回应教师诉求”指导思想,每年用于解决教师待遇的资金总量超过1000万元。住房支持。近年来,新建10余所乡镇中小学校教师周转房420余套、建设面积14878平方米、总投资1980余万元,切实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培训支持。近年来,全面实现中小学在岗教师每年人均一次以上业务培训。2014年完成培训教师县级2011人次、校长培训290余人次,其中组织教育人才集中培训370余人次、骨干教师送教下乡160余人次。社会支持。积极对接“高寒山区老师暖手板”援助工作,石棉县210余名中高山教师人手一板。落实“励耕计划”、“广州贫困山区教师助学金”、“省教育厅结队帮扶行动”等多项惠民资助政策,每年40余名贫困教师接受社会资助21万余元。(石棉县)
【义教均衡】
雨城区统筹推进义教均衡和特色教育。有力保障均衡发展。抓住两次灾后恢复重建机遇,2011—2014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67所学校灾后重建、28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4所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12所幼儿园新(改)建、20所学校食堂建设和39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城乡学校差距显著缩小。着力实施内涵发展。强化行政推力、专家助力、教育人发力,成立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增量评估考核发展型评价机制;开展“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名师工程推进”等十大行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加快建设两支队伍。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和乡镇范围内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打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地域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13年开始,对引进高学历人才发放安家补助21万元(3万元/每人)和人才津贴25.2万元(3.6万元/每人);累计投资800万元,建设4所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周转房144套,有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按照学校类别与学校特色发展定位,组建4个校长联盟并开展校长论坛。优化管理特色教育。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成功创建14所国家级、16所省级、25所市级特色示范校、4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挂牌2所“兰亭学校”。(雨城区)
【简讯】
全省2015年普教科研成果推广会在我市召开。近期,四川省2015年普教科研成果推广会在我市雨城区第二中学召开。会议通过展示雨城二中体育课走班模块教学、大课间活动、竞技体育训练等,充分肯定了雨城二中体育特色建设促进薄弱学校文化优化的发展道路,有力证明体育教育价值是多元的,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质,而且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全省教育界的专家、学者,21个市州骨干体育教师共700余人参加了推进会。(雨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