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组织体系,增“底气”。高位驱动,县委、县政府把劳动教育纳入深改项目,研究制定《荥经县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县级研学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劳动教育现场会、推进会,组建工作专班,健全“县-部门-学校”三级推动机制。目标引动,制发《荥经县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采用“试点+示范”层级推动,到2025年拟建成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8-10个、劳动教育示范学校5-8所,评选劳动教育特色项目10-15项,现已评选劳动教育特色项目3项。强师推动,利用转岗培训撤校并点的富余师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400余人的师资队伍;组建县劳动教育教研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县两级劳动学科教师研培活动12场次,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打造多元载体,添“元气”。开拓校园实践平台,学校通过改造、租赁、综合利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空中农场”“耕读园”“手工坊”“幸福园”“励耕园”“黑砂传习馆”“茶艺室”等劳动实践基地。依托课后服务创建主题劳动课程,开发种养植、茶艺、扎染、黑砂制作、科技制作等校本课程30余个。构建“校地共建”模式,全面整合闲置学校、农业园区等资源,引入探途公司提供技术支撑,投入资金2亿余元,建成“一营地、两学校、一古道”4个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由胡长保小学率先与古城田野自然学校合作,探索构建“校地共建”模式,搭建起“1+N+X”课程体系,研发出包括农事体验、生产劳动等20余类课程。深化家务实践平台,根据城乡差别和学段特点,合理规划家庭劳动作业,要求学生家务劳动周周做,学生周平均参与家务劳动时间达2小时;学校通过微信、家长学校平台推送中小学生居家劳动服务指南,发布寒暑假劳动实践清单,开展“家庭清洁我来帮”“垃圾分类我在行”等主题活动,培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强化督导评价,蓄“和气”。建立评价体系,制定《荥经县中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方案》,发布劳动任务清单,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和成果展示活动;举办劳动优质课展评及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展示优质课10节、征集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8个。把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综合考评内容,每期开展劳动教育专项督查调研2次,以督促改。加强劳动素养监测,采取“过程性+总结性”“课程文化+技能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年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2023年评选县级劳动教育优秀教师42人、优秀学生1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