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职业高级中学2017年年度质量报告
时间:2018-05-02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一、学校情况............................................1

(一)学校概况..........................................1

(二)学生规模..........................................1

(三)教师队伍..........................................2

(四)设施设备..........................................2

二、学生发展............................................3

(一)学生素质..........................................3

(二)在校体验..........................................3

(三)资助情况..........................................3

(四)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4

三、质量保障............................................4

(一)课程建设..........................................4

(二)专业建设..........................................5

(三)教师培养培训......................................5

四、德育工作............................................6

(一)改变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6

(二)校内狠抓规范,促进养成教育........................6

(三)创新活动引路,夯实教育阵地........................7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7

 

(五)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大德育环境.....7

五、党建工作...........................................8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整体素质.......................8

(二)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9

(三)抓好作风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9

(四)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10

六、校企合作  ........................................10

(一)校企合作情况....................................10

(二)学生实习情况....................................11

七、社会贡献..........................................11

八、问题与思考........................................11

(一)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储备不够........................11

(二)心理咨询工作硬件条件不足........................12

(三)教学资源缺乏....................................12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雅安市职业高级中学座落在被誉为“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的雅安市,是一所由国家投资、教育行政部门主办、颁发中专学历文凭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达5000平米,拥有500余平米的标准化实训厂房。

学校形成了以学前教育、汽车维修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特色,覆盖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电子商务、旅游、财务、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三大类专业群,以及一个以学前教育、计算机技术和旅游服务专业为发展方向的中高职贯通升学教育改革点。

根据四川省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坚持以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职业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各自的优势,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实现资源互补、政策共享、连锁培养、科学发展的目的,走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二)学生规模

    2017年学校招生规模为258人,在校生规模为771人,三年巩固率97.5%,毕业生总人数为289人,毕业率为100%,毕业生对口就业率65.7%。从数据可以看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数逐年增加。可见,学校招生规模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家对职业教育日渐重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与学校专业设置也有紧密关联。

     表1-1 2017年学校在校生规模及专业分布情况

专业类

一年级人数

二年级人数

三年级人数

合计

   学前教育

128

105

135

368

数控技术应用

31

46

44

121

汽车制造与检修

25

28

20

73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11

12

12

35

计算机应用

39

28

50

117

旅游服务与管理

25

18

14

57

(三)教师队伍

    学校教职工总人数68人,生师比约为10:1。其中在编教职工人数42人,专任教师数49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9人。

1、学历结构:目前教师学历方面,本科以下学历3人,本科学历 60人。

2、职称结构:教师职称方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人,未评职称21人。

3、年龄结构:教师年龄方面,3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数13人,36-45岁专任教师24人,46-55岁专任教师25人,56岁及以上专任教师17人。

总体来看,学校教师生师比结构较为合理,男女教师数量较为均衡,教师学历基本达标,教师年龄总体偏大,教师队伍的梯队培养需要承接。而与2016进行比较,2017的教师学历和教师职称都有提升。

(四)设施设备

    2017年,政策性经费中央资金投入0万元。

         表1-2  学校教学设备总值统计表

教学基础设备总值

2016年

2017年

服务器台数

2台

2台

校园网络出口总宽带

20Mbps

150Mbps

多媒体教室间数

8

8

教学用计算机台数

180

180

每百生教学用计算机台数

23

23

 

    学校资源建设方面,2016年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5000册,电子图书30000册,2017年度新增图书1000册,生均图书5册,期刊订阅种类数10种。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2017年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67%,专业技能合格率84%,体质测评合格率为100%,毕业率为100%,双证书获取率51%,就业率为100%。

(二)在校体验

    2017年学生在校体验情况,对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8%,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5%,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7%,校园文化满意度为94%,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6%,生活满意度为95%,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7%,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8%。

(三)资助情况

    1、国家免学费: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全校在籍在校(全日制)享受1900元每人一年的资助金。

2、国家助学金:校内115的人,享受2000元每人一年的资助金。

3、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资助情况: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学校共计2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生全部纳入政策范畴,全面享受相应的资助帮扶。

4、校内经费资助情况:

(1) 利用校内小卖部的收入,用以资助学校贫困学生。

(2) 采取勤工助学方式,从不同方面资助学生。

(3) 对特困生,校内直接以校内资金进行资助。

(四)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就业质量方面,对口就业率65.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100%,高考统招升学占毕业生人数比例72%,对口单招升学占毕业生人数比例73%,初次就业起薪1500元以上,和2016年度相比稳中有升。

2017年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8%,相较2016年各增长2%。

    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认可度较高,评价学生基本功扎实,能吃苦,职业素养较高,学习能力和岗位能力也较强。

三、质量保障

(一)课程建设

    2017年已制定实施市重点专业数1个,市重专业学生人数占50%,使用教育部教材目录教材比99.00%,教师参编校本教材数4个,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个。课程体系建设情况,2017年各专业课程平均学时总数2032,各专业专业课平均学时总数920,其中专业基础课学时总数400,专业技能课学时总数200,顶岗实习课学时总数320;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平均学时总数1112,语文课学时总数199个,德育课学时总数102个,数学课学时总数211个,外语课学时总数151个,体育健康课学时总数86个,公共艺术课学时总数99个,计算机应用课学时总数254个。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校领导参与课堂教学人均听课时数40节,校领导人均上课课时数60节。

(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方面,在设置上2017年开设专业7个,新增专业1个,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的专业开设数4个,市级重点专业1个。专业人数基本信息方面,2017年专业数量7个,其中,二产专业3个,三产专业4个;一年级人数258人,二年级人数237人,三年级人数275人。

(三)教师培养培训

1、学习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加强师德修养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阵地,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最根本的修养,而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教师要完成“育人”任务,必须切实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全体教师道德意识,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严格教师管理,要求全体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不断提高教师法律意识。

2、以校企合作的参与式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方面,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有15%,合格的为85%;教师企业实践方面,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习实践人次2次,实践时间15天。兼职教师队伍方面,2017年兼职教师4人,承担校内教学150学时。

    3、以评价和政策的双重路径夯实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会选拔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对被确定为优秀骨干教师的人员,学校支持其参加本专业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教师培养培训方面,2017年参加省级以上培训专任教师数4人,教师编写材料数2份。

四、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德育工作队伍8人,德育课教师数量14    人。2017年,在校生体质达标率为98%,学生操行考核达标率为100%;创新创业方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次。

 (一)改变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学校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是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做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国民素质的灵魂之所在。学校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各种记念活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展板、手抄报、心得体会等形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校内狠抓规范,促进养成教育
   我校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为教育蓝本,从学生的公民道德和基础文明行为的教育与训练抓起,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并根据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既能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又容易错误思想影响的特点,在校园营造“学、背、做、讲、评”的氛围,创造一个人人争做“规范中职生”、“合格社会公民”的校园环境。

(三)创新活动引路,夯实教育阵地

    围绕学校绿化卫生、安全教育、行为规范等中心工作,学校号召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积极进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定期进行教室美化、寝室美化、文化走廊设计、校园橱窗宣传等形式进行校园文化打造,努力提升学校育人环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命脉,是做好其它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我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来抓,全校师生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坚持以科学和理论武装全校师生的头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榜样鼓舞人,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五)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大德育环境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孩子健康成长基础。因此,学校通过安装校园安防联系卡,时刻保持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到学生情况随时沟通,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和教育方式,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同时,学校各年级每年召开家长座谈会,更加加深学校、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学校通过定期请法治专家到校进行法治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法治情境剧、组织学生参加禁毒宣传演出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五、党建工作

2017年,我校校级领导班子测评优秀率为97%,教职工党员数为11人。我校党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我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思路,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全面完成教育工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我校党支部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继续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在现阶段的新理论、新理念,学习贯彻新党章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教师的思想认识。组织开展了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教育普法知识考试。为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邀请了有关专家、名师到校讲座。党支部还积极做好2018年党刊党报征订工作,让广大党员教师及时学到党的新理论,了解党的新动态。

 (二)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1、进一步健全党内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个党员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工作任务,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年终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党内外评议及支委会研究,评出各年度的优秀党员。

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根据上级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委会研究,评出各年度的优秀党员。

(三)抓好作风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1、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凡有重大事项均通过党支部委员会研究。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广泛开展向全国和本地、本校先进教师学习活动,将本校优秀教师事迹刊登在校园网上,予以宣传。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严禁教师私自办班收费和组织有偿家教,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四)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代表大会,选出工会新班子,为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组织保障。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健康体检;平时做好对生病、受伤的教职工的关心慰问工作;每逢重大节日,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活动。

六、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情况

    我校2017年校企合作签订协议企业20家,校外学生实习基地40多个,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教师68人,学校牵头成立职教集团1个。

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是四川理工大学的成教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3+3中高职衔接合作学校,成都大学自考教学点和电子科技大学软件专修学院合作学校。

同时学校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摩托罗拉(MOTO),美国通用电气(GE),美国西迪斯(GTS),中国500强企业深圳市TCL集团,华夏航空有限公司和深圳航嘉企业机构的定点培训学校。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生实习方面,2017年校外学生实训基地数40多个。校企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比例100%,接受顶岗实习企业录用接收毕业生比例97%。

七、社会贡献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社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数量3次,适应当地主要经济产业的人才培训数量3次。 

八、问题与思考

(一)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储备不够

    在进行新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筛选好专业课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并派到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制造企业,进行为期至少三个月的学习,每个人学习一个方面,从而全面了解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生产的全过程。回到学校后,参与到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中。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特别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的每一次学习都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培训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素养及其沟通、协作能力。

(二)心理咨询工作硬件条件不足

    缺少心理健康设备、设施(心理渲泄室及相关设备设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落实不好;无专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师。下一学年将向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反映心理健康咨询室的重要性,争取早日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选派得力人员外出学习进修,考取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师证书,完善相关设备设施。

(三)教学资源缺乏

    学校还未建立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学习和课程资源共享应用,学校生均教学视频资源量少。在改进措施上,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和我校实际进一步建好应用平台,加强对师资进行培训。学校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开发、引进、购买适合我校专业特色的系列教学资源。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