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40期
时间:2022-11-10 09:53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疫情防控

宝兴县“四到位”全力打赢疫情防控击战(1)宣传引导到位。采用“机关+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宣传全覆盖。组织40余名工作人员对穆坪中街住户开展“敲门行动”,全面排查重点人员,及时更新在外人员台账,宣传引导群众落实主动报备等政策,共计走访5000余人次。过微信群、QQ群等渠道发送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紧急提醒等3万余(2)核酸检测到位。坚持核酸检测全覆盖,抽调2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核酸采样志愿服务队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联合卫健部门、陇东镇政府到陇东镇赶羊沟村、穆坪社区为居家隔离人员、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孕妇、病人上门开展核酸检测200余人次。组织全县6000余名师生严格落实核酸检测3天3检,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3)物资储备到位。印发《宝兴县教育局关于要求做好学校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物资,教育系统现有体温枪1500余把,洗手液2300余瓶,口罩10万余个免洗酒精凝胶3400余瓶,防疫物资保障充足。4)线上教学准备到位。实行“一校一策”全力做好线上教学各项准备工作。“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坚持“机关工作人员+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四联动,做好教师、学生、家长心理疏导工作,缓解疫情防控带来的焦虑,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宝兴县教育局)

石棉县“三个一”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1)下好“一盘棋”,筑牢组织防线。组织召开石棉县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压紧压实多方责任,组织引导学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3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认领任务,下沉责任小区,亮身份、冲在前,当好“宣传员”“安全员”,筑牢师生疫情防控“组织防线”。(2)拉好“一张网”,筑牢安全防线。加强工作督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学校督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科学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摸排全县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在留人数,持续做好师生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安排部署防控物资保障、环境消杀、校门管控、应急演练等各项工作。各校开展环境消杀50余次,桌面推演20余次,筑牢师生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3)上好“一堂课”,筑牢思想防线。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结合“小手拉大手”“我是小医生”等主题活动讲好班会课、上好思政课,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增强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2000余份,短信提示1000余条。开展中小学学心理健康测评,提供心理疏导、减压等心理健康服务,筑牢师生疫情防控“思想防线”。(石棉县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天全县“三个再”强力推进全域优质教育建设。(1)“硬件设施”再升级,筑牢全域优质教育坚实根基。推进2022年“宜学天全”智慧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中小学信息化设备升级换代,建好、用好“学在天全”智慧教育平台。落实教育保障资金常态化管理制度,实现资金切块管理,确保每年3000万元的保障额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校园布局,推动适度集中办学管理,着力增加城区初中和小学学位,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2)“队伍培养”再升温,打造全域优质教育一流队伍。启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强化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持续开展暑期教师培训和新入职教师培训,鼓励在职优秀教职员工积极参加学历再提升计划,计划在三年内增加“在职研究生”20人。试点启动“专业化优质校长和管理干部”引进计划,面向全省招聘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力争在五年内引进1-2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校长或副校长。(3)“示范创建”再擦亮,铸牢全域优质教育发展底色。全域推进“示范创建、特色立校”专项行动,在农村学校持续开展“一校一品一特色”示范创建,在城区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开展“一校多品多元”特色创建,力争三年内创建成功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省级特色示范小学、2所省级特色示范初中、1所省一级示范高中和1所省级重点职高,力争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创建为雅安市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全面发展新优质(特色)学校。(天全县教育局)

心理健康教育

芦山县“123”模式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组建1支队伍。设置心理咨询室28个,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兼职辅导教师43名,组建芦山教育系统心理辅导团队,开通咨询服务热线53条,建立362个班级工作群,保证“不漏一个家长、一个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作好心理调适,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齐抓心理健康正面教育。2做实2项培训。强化教师、学生培训力度,提升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制定心理健康课表,每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焦虑情绪调适、环境生活适应、挫折困难应对等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知识与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游戏、演讲、辩论、小品等方式,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让心理健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拓宽3条途径利用微信、QQ推送正能量文章和小视频100余期,引导学生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1211份,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家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开展线上线下家长会1次,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心理状况,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试方法,形成家校共合力。芦山县教育局

师资建设

雨城区提升信息化水平助力教师减负增效(1)整合系统平台,实施资源共享。督促全区教师更新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内容及时掌握各类教育信息数据,简化填报工资系统、岗位系统、招生系统等平台操作流程整合形成教育管理数据。2022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注册中,通过简化流程方式惠及符合认定条件306人,注册条件1400余人启用招生系统,通过网络报名、线上初审、线下复核方式简化入学流程,惠及师生7000余人,切实让数据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2)加强信息化培训,推进“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开展“青带老”指导学习策略,帮助年长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表册收集、课件制作、录制微课、优课评选等教学实操活动,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信息化助力教师减负。2022年共计1686人参训,其中公办在编教师1445人,民办在职教师241人。截日前,培训合格教师1473人,优秀教师136人,整体合格率98.3%,(3)开展线上研训,实现减负不减质。疫情防控期间,雨城区教师线上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培训专家采用多元化设计、分层实施的策略,借助钉钉群、微信群等平台,与教师适时“云碰面”,以“教—练—评”一体化为导向,合理安排线上培训活动,通过直播方式开展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学科知识融入培训活动中,让教师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研训,提升培训实效性。2022年通过实施教师暑期研训、新教师培训、园长任职资格等活动,培训教师4600余人次,惠及教师2400余人。雨城区教育局

他山之石

阆中市抓实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回头看”。(1)严格“三查验”。查培训资质,严防无证经营、“假注销真运营”或“营改非”后仍营利经营等违规行为。查培训规范,严防虚假宣传培训内容,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两张皮”,从业人员不符合资质或聘用在职教师,培训资料粗制滥造或存在政治思想、科学理论、知识方法等方面明显错误,培训作息时间不规范等违规培训行为。查费用管理,严防违规收费,预收费未全额纳入监管,使用不规范合同等违规行为。4月份以来,开展督查暗访100余次,查处取缔非法培训点1个,拆除违法广告宣传3起,发现问题22条并落实整改。(2)定期“三随访”。半月一次随访在培学生,了解培训机构在课程开设、费用收取、疫情防控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情况。一月一次随访家长,了解费用缴纳、培训质量等情况,向家长宣传推广使用“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家长端“彩虹钥匙”,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一月一次随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周边有无无证无照开展培训、私自“攒生”地下培训等违规培训行为。(3)落实“三公开”。通过政务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全市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向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征集违规开展校外培训问题线索。培训机构在显要位置公开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教学内容与班次、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

简讯

近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欣一行赴石棉县回隆镇晏如村实地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人事科

近日,市政协副主席李诚率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科教委主任,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江涛一行赴荥调研“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荥经县

近日,市教育局联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组成复核验收组,由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江涛带队到雨城区、名山区、天全县、荥经县、汉源县和石棉县开展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级复核工作。法规科

近日,雅安市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顺利召开202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备考工作视频会议。考试院

近日,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2020—2022年雅安市文明校园创建申报、转化工作。确定雅安天立学校等11所新申报创建学校为2020—2022 年度雅安市文明校园,同意名山区蒙顶山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由雅安市文明单位转化为雅安市文明校园。基教科

近日,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考评。市教育局在考评部门排名中名列前茅。(基教科)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