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校园实践平台。全县各学校通过改造、租赁、综合利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空中农场”“耕读园”“手工坊”“幸福园”“励耕园”“黑砂传习馆”“茶艺室”等劳动实践基地。依托课后服务创建主题劳动课程,开发种养植、茶艺、扎染、黑砂制作、科技制作等校本课程30余个;创新开展“玩创劳动,乐享生活”“小红娃开心厨房”“润娃番茄成长记”“风筝节”等主题活动,通过“劳动+文化”“劳动+技能”“劳动+创新”融合教育,着力构建“课堂+学校+家庭+基地+志愿服务”五元劳动教育体系。
构建“校地共建”模式。全面整合闲置学校、农业园区等资源,引入探途公司提供策划、设计、建设、运营等落地支撑,投入资金2亿余元,建成“一营地、两学校、一古道”4个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由胡长保小学率先与古城田野自然学校合作,探索构建“校地共建”模式,搭建起“1+N+X”课程体系,研发出包括农事体验、生产劳动等20余类课程。组建50余人的专业导师团队、100余名劳动教育志愿者团队,举办劳动实践营会、活动200余次,参与学生2.5万余人次。
深化家务实践平台。根据城乡差别和学段特点,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要求学生家务劳动周周做,学生周平均参与家务劳动时间达2小时。各学校通过微信、家长学校平台推送中小学生居家劳动服务指南,发布寒暑假劳动实践清单,开展“家庭清洁我来帮”“垃圾分类我在行”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拓展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走进宝峰彝族乡、民建茶园开展“‘彝’路茶香·‘乡’育人”传承中华茶韵,徒步荥河畔、兰家山开展“珍藏绿意·拼装春天”“严道访春·与风与你”领略自然风光;携手成都理工大学、成都自然博物馆、水厂、消防大队、新添荣泰茶叶园区、五宪方竹种植基地等开展研学实践活动17次。结合文明卫生创建、乡村旅游节、学雷锋纪念日等活动,开展“文明劝导”“旅游志愿者”“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20余次,丰富学生社会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