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
石棉县“四个突出”做好学赖宁树新风教育活动。石棉县作为少年英雄赖宁的家乡,坚持每年春季学期组织师生开展“学赖宁树新风”活动,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1)突出宣传教育“广泛覆盖”。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发出“学赖宁树新风系列活动倡议”27校次,倡导1.6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制办黑板报360余版,组织观看小英雄赖宁事迹视频320余班次。开展国旗下一分钟演讲27校次,集中展示优秀征文30余篇,向家长发出“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勤俭教育”宣传资料3000余份。(2)突出主题教育“人人参与”。组织百名学生参加石棉县烈士陵园举行“学习英雄缅怀英烈”英雄少年赖宁牺牲31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手抄报、征文、网上寄语、演讲等方式寄托哀思。开展“走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篇”暨纪念赖宁31周年小学生讲故事比赛,19所小学26名选手向4100名小学生讲英雄故事。开展“种一棵纪念树、读一本礼仪书、学唱一首道德歌”活动,全县中小学生植树300余棵。(3)突出第二课堂“内容丰富”。25所乡村少年宫陆续开展“幸福少年”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读书教育活动和“做新时代好少年”讲故事活动,3000余名学生自主参与。搭建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广泛开展“追寻雷锋足迹、传承雷锋精神”和“学赖宁、树新风”双学活动。(4)突出专项活动“特色鲜明”。组织1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缅怀先烈重走长征路”活动,参观“四川石棉矿纪念馆”,感悟石棉精神,争当四好少年。组织学生与四川栗子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赴赖宁牺牲地共同开展“爱鸟周”活动,组织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500余名师生与革命后人开展“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系列纪念活动。(石棉县)
【校园安全】
汉源县强化力量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1)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七项制度两项机制”,即防范制度、值班制度、报告制度、登记制度、整改制度、宣传制度、责任制度和“七防”应急工作机制、校园安全责任督查机制。建立 “联校”指导、片区教办督查、安办监督、局机关督查暗访、纪检组重点问题实地监督等五种监督方式,每期组织召开安全工作联席会2次,动员近3000名教师全员参与,全力打造平安校园。(2)着力强化齐抓共管。强化落实“县级党政负责人—教育局党政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年级组—班主任—岗位人员”等“五个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指导56所中小学成立近300人的校园治安巡逻防护队,配合消防、公安、卫生等7个部门,针对饮水、食品安全等工作每期开展2次联合大检查,建立巡查工作台账80余本。聘请消防专职人员担任学校消防演练指导员,扎实开展各类疏散演练,2019年全县学校演练覆盖率和师生参与率均达100%。印发40000余份《学生安全管理监护人职责告知书》,电话回访1000余名家长代表,共收集7类102条建议。(3)着力强化重点监管。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在校园重点部位加装防护网、防盗栏,设置视频监控点2040个,严格实行病假缺勤登记。开足开齐体育活动,联合30个乡镇卫生院对全县80余教学点进行“无死角”消毒,做到“日打扫、周消毒、常通风”。聚焦81个教学点营养餐,建立健全进货、索票、验货、出货安全台账,严查严控“三无”产品流入学校食堂。坚持聚焦“宣传教育、道德培养、学校监管、特殊群体”,举办法治讲座25校次,发放安全手册和资料1万余份,开展160余次反校园欺凌教育课。(汉源县)
【教育公平】
汉源县“对症下药”积极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近年来,针对校舍用地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汉源县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有力推动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2019年春季成功化解大班额9个、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小学阶段已全面完成大班额化解任务,将在2020年前化解剩余部分。(1)健机制抓推进。以“高位推动抓统筹、严格政策抓执行、明责强督抓问效”为基本思路,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紧跟城镇化发展步伐,综合考虑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流动等因素,建立学龄人口预测机制,制定并实施《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汉源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等,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化解大班额工作有序推进。(2)细分工严问责。制定消除大班额年度规划表,细化分解责任,与全县56所中小学签订化解责任书。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严把新生入学关,确保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不超55人、其余年级不新增大班额。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严格履行转学、休学手续,坚决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确保城区大班额学校班额只减不增。建立问题台账和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措施不实、化解不力的,倒查责任、严肃追责。(3)扩容量强配置。综合考虑县域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因素,将学校布点布局、教育资源配置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同步推进教育发展与城市建设。未来三年,规划改扩建和新建4所学校,新增小学学位约3000个、初中学位1800个。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添置各类教学设备仪器600台(套),新建教师周转房200余套,有效提升农村学校吸引作用。(4)补短板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组建2个小学教育集团,指导7所城镇小学抱团发展。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近三年,交流校长27人、公开选聘64名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组织243名县城学校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和支教,促进城乡教师良性互动。每年安排800万元师资培训经费,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近3年共培训农村教师28431人次,有力促进城乡师资均衡。(汉源县)
【教育督导】
石棉县积极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石棉县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教育督导工作职责,边实施、边改进、边完善,形成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深入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1)明确主题强监督。立足本县教育实际,结合省督导要求和县域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年初拟定每月督导主题,制定“月主题+安全卫生必督”工作内容并下发各督学责任区,指导各责任督学按照内容设计督导表格,形成教育督导“一月一主题、一题一表格”工作方法,促进督导工作有序开展;(2)落实流程抓检查。经过几个月的实践,逐步总结出督导“五必”工作法,即:到校门口必看学校周边环境和学生交通安全情况;到校园里必看食堂、宿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卫生情况;与校长访谈必了解近期工作情况;与教师座谈必了解教职工动态及所盼所想;对存在问题必进行意见交换与跟踪回访;对督导结果必写出督导报告和案例分析;(3)健全台账抓评估。结合每月督导工作情况,按照专项督导、常规督导、综合督导分门别类,建立“督导办、责任督学、督导学校”三个督导档案,制定“督导文件---实地督导材料--督导信息照片--督导整改佐证--督导案例报告”等内容的督导月台账,实现了督有凭证、导有凭据、整改有报告的闭环管理;(4)用好结果强指导。每月定期召开督导工作总结会,以责任片区为单位总结当月督导情况,形成两报告(责任区督导报告和全县督导报告)和一案例(责任督学案例),并将“两报告”和“一案例”下发各责任区学校。对各校存在问题,要求学校限期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要求各责任督学将问题作为下月督导回访内容。将学校整改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分配县财政划拨的奖励性资金、校长任期考核聘用的重要依据。(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