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为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研究,荥经县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推进乡土校本课程建设相融合,统筹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县域内乡土文化资源潜质,积极研究开发乡土校本活页教材,建设校本课程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荥经县依托县域资源优势
以乡土校本活页教材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明确思路定蓝本。确立乡土课程发展思路,立足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以乡土校本活页教材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挖掘并传承荥经历史文化,推介宣传荥经生态旅游,普及推广荥经科普文化,培育学生的家乡情怀,凸显乡音、乡情、乡愁”等五个目标,以此充分彰显荥经区域文化特色。
依托优势抓开发。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分别开发编写《砂器作坊的姑娘》和《珙桐荥经》;深挖干年古刹云峰寺文化,传承发扬荥经历史文化,开发编写了《桢楠王》;依托荥经天麻种植基地建设,利用天麻种植科普读本,开发编写了《荥经天麻》等,基本形成了传承荥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案例。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发编写乡土校本活页教材35个。
专家引领促研究。坚持专家引领,邀请来自川师大、省教科所、省陶研会和省晏阳初研究会等5专家学者牵头指导设计,先后组织开展研究活动22次,参与研究人员达65人。组建教研网络,由县教研室和县陶研会联合县老科协、县关工委和片区教研联组等共同参与,对乡土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教材的内容及挖掘文化意义等进行反复研究,反复修改打磨,形成活页教材。落实研究保障,全县至上而下从师资、经费、设备上给予保障,在全县形成了乡土校本活页教材开发研究的浓郁氛围。
试点应用显特色。以点带面抓试点,荥经乡土校本活页教材已在全县23所农村和县城中小学进行点、面结合的实践应用,承载乡音、乡情、乡愁且贴近生活的教材,深得师生好评。2015年,县教育局关工委和陶研会以“乡土校本活页教材”研究为载体,将“青蓝工程”建设和“三爱”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严道一小合作研究的《六环节开发乡土校本教材课题》,历经3年的实践研究,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组鉴定并顺利结题。辐射引领重推广,为提高乡土教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雨城、芦山、石棉等5个县(区)就乡土活页教材开发研究经验进行辐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