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42期
时间:2018-11-15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汉源县九襄镇小学注重德法相融加强德育工作

 

汉源县九襄镇小学依托传统文化底蕴,广泛开展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五心”教育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德法相融新路,学校先后获得了“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三本手册”树德启智

    学校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以“五心”教育为抓手,形成了以“三本手册”为主的法德相融校本教材。

     一是《播报手册》。每期开学初确定每月校园广播播报主题,从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广泛征集播报稿件,由学校组建教师评选团评选出优秀作品,每日播报内容定期汇编成册。

    二是《主题手册》。结合校情和时代特征,确定爱国、法治、行为、安全、环境、感恩等主要教育内容,围绕每月大主题,设计每周小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整理成册。

    三是《体验教育手册》。将“守法小公民”“执法小卫士”“环保小天使”“爱心小学生”等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感悟收集成册。三年来,“三本手册”汇编播报稿件400余篇,主题教育脚本120余篇,体验教育体会260余篇。

二、“四项活动”以德润法

    学校以“一日一播报,一周一展示,一月一评比,一期一标兵”为载体,紧扣“五心教育”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寓法于德教育。

     一是一日一播报。每日阳光体育集会期间,由学生大队委负责开展学习政治时事、宣传法律知识、表扬好人好事、透析恶行陋习等为内容的“一分钟播报”。

     二是一周一展示。每周一上午,由一个班级,在国旗下展示班级主题活动成果。通过法治征文演讲、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治意识潜移默化植根于学生心中。

    三是一月一评比。每周班级主题活动展示结束后,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随访嘉宾、学校领导,根据班级活动内容、形式、效果及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进行打分。每月主题结束后,对班级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全校公示,每月排名第一的班级为优秀班级。各班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打分评比,每班评选15名班级本月“五心好少年”。

    四是一期一标兵。学校制定校级“五心”好少年的评比标准,班级进行细化,每期选出一批(百名)“五心好少年”,让其成为品学兼优的小明星,不断引领着班风、校风和学风。

三、“三个付诸”德法相融

学校按照“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思路,通过付诸于心、付诸于手、付诸于嘴“三个付诸”将法德深度融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付诸于心。参加“法庭开放日”,让学生走进法院瞻仰法庭、聆听审判、触摸法锤,感受法律的庄严;重走红军路,瞻仰烈士陵园,敬老院送温暖、社区献爱心等“体验日”系列活动,让学生表忠心、献爱心、显关心。

二是付诸于手。校内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校外学校之间,开展“校园手抄报”“书信联谊”“小礼物送伙伴”等手拉手活动, 让学生动手宣传法律知识,书写人生感悟,相互学习,同台竞技,共同进步。

三是付诸于口。发放宣传手册,小手拉大手当好家长宣传员。“模拟法庭”邀请家长到场观看,再现寻衅滋事、毁林开荒等典型案例的庭审情境,给家长以警示和教育。开展的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向家长和社会展示、推介。截至目前,共制作微信80期,到校观摩的家长达40000人次,实现了法治教育的网络化和社会化。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