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践教育,打造“绿色·农耕”课程。依托古城田野自然学校,以田野主题劳动实践教育为核心,配套建设一亩园、农事科普园、花卉实践园、牛安安哞哞牧场等场所,以农耕活动为载体,由城内学校与田野学校合作构建“校地共建”模式,开发包含种植、手工、劳动技能、社区公益等内容,覆盖 1至6年级的72个劳动实践教育课程。通过举行自然教育公开课、集体共耕、亲子共耕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参与农耕体验。已举办劳动实践教育相关营会/活动260余次,参与学生3.5万余人次。
聚焦自然教育,打造“自然·环保”课程。坚持自然教育公益性原则,打造自然生态线路,建设“云峰山景区-牛背山景区-龙苍沟景区-龙苍沟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环线,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立足荥经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优势,设立覆盖“N”个伴生物种的“N”个探究课题,实施“自然教育引导师”“种籽计划”“项目入壳孵化”等专项计划,推动在孵项目78个,全方位提升课程质量。截至目前,以模拟考古、自然科普等自然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森林探索营”“雪域观鸟营”“森林之子合唱营”“大熊猫保护与科考营会” “保护大熊猫夏令营”“熊猫少年进森林”等自然研学教育活动800余次、8.5万人次。
聚焦本地特色,打造“黑+白·双宝”课程。“黑”是以中国非遗荥经黑砂为代表的典雅色彩。结合黑砂文化和古城遗址,在严道古城打造黑砂文化主题营地,营地以文化主题劳动实践教育为核心,对砂器制造遗迹遗址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黑砂博物馆、古砂印、千年古窑,实践化进行课程子项目开发。“黑+白”是大熊猫的基色,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实操+研发机构参与”模式,搭建全国首个以大熊猫自然教育课程软件研发为主题的研发中心,以“首届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讨会暨中国(四川)第四届森林自然教育大会”为契机,以打造教育行业标杆为目标,构建覆盖全地理区域、全内容领域、全目标年龄段、全时段的“1+N+X”课程运营体系,研发涵盖森林科普、田园教育、野外求生等20余类100多个课程,打造以“森林+大熊猫”为核心的“熊猫先森”自然教育品牌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