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构建“三个课堂”助力“双减”增实效
做亮实境课堂,实现资源共享。深入挖掘“学科实践教育”“家庭体验式教育”“校园科创教育”等10余个校本课程,开展无土栽培蔬菜义卖、“蚕宝宝变形记”综合实践、“智能学习小台灯”线上展评等特色活动20余场次。依托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阵地,开发职业体验、技能拓展、非遗传承等实践课程,探索“课程+场馆+学校”的馆校战略合作模式。联合相关单位,将茶文化、经典诵读、非遗传承等内容深入实境课堂,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全区“五育融合”个性化建设。
做优行走课堂,拓宽实践途径。突出打造“绿色环保+红色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之旅。依托碧峰峡、雅安烈士陵园、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科普教育中心等14个省、市级研学实践基地,采用“设计研学菜单+学校自主点单”模式,将研学实践与科技创新、茶艺普及、非遗传承等内容有机融合,打造篆刻、书法、扎染等特色研学项目20余个。拓宽实践途径,开展“少年当自强,我是小小兵”“巧探博物馆,科技向未来”“红领巾 爱家乡”等实践活动50余次,参与师生12000余人。
做强校家社课堂,构建共育网络。完善校家社共育长效机制,征集教育发展意见建议751条,有针对性地制定校家社共育措施10个。“线下”组织开展“学家庭礼仪,做长辈心中的好孩子”主题班会、“知礼仪·传家风——家风家训”展示会、“讲家庭礼仪故事”比赛等实践活动30余次;利用家长班级课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政策法规,组织专题讲座50余场。“线上”推送市级“教子有方 爱伴成长”家长学堂直播课、雅安新时代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家庭教育《一月一读》电子期刊等内容,点击量累计达4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