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阳光温柔洒落川西,同学们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奔赴荥经——这座藏着茶马古道密码、沉淀“双黑”非遗智慧的千年古城。车轮碾过时光轨迹,一场以“触摸非遗温度,感悟传承力量”为核心的研学之旅,在古道遗风与烟火气息中,正式启程。

营地集结,同心启程。远山如黛,营地坐落于古朴村落间,老师们的热忱迎接驱散了旅途疲惫。简洁明了的开营仪式上,研学主题、行程要点、安全准则逐一明晰。随后的草坪团建热闹非凡,“团队拼图”“默契传话”等趣味游戏,让同学们快速熟络,协作的种子悄然萌发。在欢声笑语中,学子们凝聚成一个个紧密的小团体,带着满满的期待,解锁接下来的非遗探索之旅。
严道寻砂,土火共生。踏入严道古城村,2300余年的黑砂文化扑面而来。这里家家与砂为伴,土窑炊烟袅袅,粗糙的陶泥在匠人手中流转成器,从茶罐到炊具,每一件黑砂都镌刻着生活的印记。作为夹砂陶的代表,荥经黑砂以煤渣入泥,经商周传承至今的馒头窑高温烧制,竟能在黑釉底色上晕染出孔雀蓝的璀璨,堪称“土与火的魔术”。
学子们化身“非遗探索者”,循着研学手册的指引,走进黑砂博物馆溯源历史,探访非遗匠人、聆听坚守故事,钻进传统作坊观察制砂流程,亲手采集陶土感受肌理。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亲手制砂环节,揉泥、塑形、刻纹,指尖触碰间,感受陶泥的韧性与温度,打造专属的黑砂小器物。夜幕降临,“又见古窑”开窑仪式震撼上演,火光映照下,带着余温的黑砂器物逐一亮相,学子们亲眼见证“土坯成器”的蜕变,深深体悟到匠心背后的坚守与执着。
古道问茶,岁月留香。新添古镇,青瓦叠翠,雕花古梁诉说着茶马古道的繁华过往。这里曾是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的核心驿站,马帮铃铛声仿佛仍在街巷回荡。学子们沿着青石板路漫步,探访保存完好的茶马遗迹,在老字号茶厂的陈香中,回溯南路边茶的百年流转史。
茶道名师亲临授课,从茶叶采摘标准到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的工艺细节,逐一拆解黑茶制作的奥秘。随后,学子们亲身参与“采茶—制茶—压砖”全流程,指尖翻飞间,新鲜茶叶逐渐褪去青涩;沉重的茶杵落下,将茶叶压实成砖,感受传统工艺的繁琐与不易。与扮演“背二哥”的当地老人互动环节尤为动人,学子们背上简易茶包,模拟古道运输场景,在弯腰前行中,体会古人“以茶换马”的艰辛与坚韧。午餐时分,黑砂午宴香气四溢,用黑砂器皿炖煮的食材,裹挟着陶土的温润与食物的本味,让非遗与日常饮食相融,每一口都饱含文化的滋味。学子们将亲手压制的茶砖细心封装,计划赠予家人,让这份带着古道烟火气的非遗温度,传递到更多人心中。
结营话别,薪火相传。两天的研学时光转瞬即逝,结营仪式上,营地老师为学子们颁发《研学证书》,肯定大家的探索精神与实践成果。学子们分享着研学中的所见所闻:从黑砂匠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坚守,到“背二哥”不畏艰辛的勇气;从亲手制砂的新奇,到压制茶砖的成就感,每一段感悟都真挚动人。研学活动中同学们的一张张笑脸,不仅记录着旅途的快乐,更镌刻着对非遗文化的深刻认知与热爱。
以笔为证,绘就传承。返校后,学子们以笔为媒,将研学收获化作斑斓画卷与真挚文字。研学小报上,有黑砂出窑的震撼瞬间,有茶马古道的青石板路,有亲手制作的作品的细节特写,更有对“匠心”二字的独到理解。文字与画笔交织间,非遗的魅力、探索的乐趣、成长的感悟被永久定格,而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也在每一位学子心中深深扎根,静待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