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卫生,维护良好校园环境,杜绝餐厨垃圾非法处置带来的风险隐患,宝兴县高度重视餐厨垃圾处理工作,坚持全链条管理理念,严把“五关”,着力构建规范、高效、安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体系。
严把“责任关”,织密监管制度网络。各学校制定并印发了《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试行)》《食堂餐厨垃圾处理责任人制度》等专项制度文件,清晰界定从餐厨垃圾产生(食堂、班级)、校内暂存、转运交接,到最终处理各环节的具体责任部门与责任人。通过明确岗位职责、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管理责任,为餐厨垃圾的规范化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确保“事事有人管、环环有人抓”。
严把“宣教关”,营造共建共治氛围。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及食堂从业人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餐厨垃圾分类投放指南》《抵制“地沟油”倡议书》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深入普及餐厨垃圾规范处理的重要性、分类投放知识以及非法处置的危害。组织开展“光盘行动”、“大手拉小手”等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珍惜粮食、源头减量、规范投放的良好习惯,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严把“收集关”,确保源头规范转运。建立覆盖全县所有1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餐厨垃圾统一收运机制。在全县校园内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标准化集中转运站(点)16处。严格执行“定时、定点、定线”收运制度。根据各校规模及餐厨垃圾产生规律,科学设定每日1-2次的固定收运时间窗口,误差不超过±15分钟;车辆必须停靠在指定转运站(点)进行作业,严禁随意停靠或混合收集;利用车载GPS和调度平台,规划最高效的闭环收运路线。确保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100%及时清运,日产日清,收运过程全程密闭无滴漏、无异味逸散。
严把“处理关”,实现末端闭环管理。着力做好收集与处理的无缝衔接,保障处理环节的规范高效。收集转运的餐厨垃圾全部交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终端处理企业进行集中处理。处理过程严格遵循环保要求,主要采用生物降解、厌氧发酵产沼、制成有机肥料等资源化、无害化技术路线。学校定期核查处理单位的资质证明和处理台账,确保餐厨垃圾得到合法、合规、彻底的处置,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或安全消纳,杜绝二次污染。
严把“管控关”,强化监督执法震慑。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卫健局等部门,定期对校内餐厨垃圾产生、收集、暂存、转运等环节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台账记录是否完整、分类投放是否准确、收集容器是否完好清洁、转运是否及时规范等。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时限,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严厉打击校外非法收运、偷运转移校内餐厨垃圾的行为,畅通举报渠道,形成高压态势和有力震慑,坚决守住餐厨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