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实验小学自2016年起启动“绿色小厨房”综合实践活动,将学校教育与生活劳动有机结合,旨在实现教育生活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四重”并举培养学生劳动、生活和学习等能力,“绿色小厨房”落地扎根,向阳生花。
重统筹规划,引领劳动教育方向。学校践行行孝、行善、行礼“三行”文化理念,构建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联动体系,着力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创建“绿色小厨房”。成立“绿色小厨房”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每学期召开“绿色小厨房”专题劳动教育会议2次,不断优化“绿色小厨房”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家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家风,进而达成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的“三好”目标,以此引领劳动教育发展方向。
重整合资源,着力劳动教育护航。学校将原中学学校15间学生自行车停车棚改建为1间储物室和14间开放式的“绿色小厨房”。每间“绿色小厨房”安装了操作台、洗菜池和天然气灶具,将废旧书桌改成学生餐桌,可供100名学生同时使用。学校家委会倡议家长发挥孩子“第一导师”的作用,在家教导孩子感兴趣的烹饪技巧。“绿色小厨房”活动中,每组至少一名家长志愿者给予指导和帮助。学校自2017年开始菜园、花园、果园“三园”种植活动,三至六年级各班认领一块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种植、管理,亲手采摘蔬菜,在“绿色小厨房”做菜品。
重参与实践,夯实劳动教育根基。各年级确定“绿色小厨房”活动周,每天2个班参加,各班每7或8人组成一组,保证全校37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活动。分年级设立烹饪任务,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制作水果拼盘,三年级学生学习包混饨、饺子或粽子,四、五年级学生学习独立制作简单的素菜和荤菜,六年级学生独立制作自己喜欢的一道菜品。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生从食材的购买、搭配、清洗、加工,到制作成品菜肴,与老师同学分享,从清洁整理厨具、餐具和灶台,分类处理厨余垃圾,学生写日记心得、制作手抄报等,记录成长与收获,老师制作美篇或微信作记录学生成长,分享给家长。
重学科整合,拓宽劳动教育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认识食品标签,了解营养成分,学习食物分类搭配;实践操作,探究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堆肥;对活动总结提升,反思,制作科幻画、电脑绘画作品、主题手抄报,写科创文章,拍摄校园新闻等。近年来,20多个相关活动作品在四川省校园影视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等级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马艳 郑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