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解“四困”扎实推进困境儿童帮扶工作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全面指导困境儿童保护工作。雅安市紧密结合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大力实施 “解保障投入之困、解精神体质之困、解学业提升之困、解安全保障之困”的“解四困”行动,积极探索构建困境儿童教育关爱服务机制,努力为困境儿童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解“投入保障”之困,形成关爱合力。构建 “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集免、奖、助、贷、补多位为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贫困学生从“幼”到“大”应助尽助,充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权益。建立健全从县到村组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以学校为主渠道,建立“县、乡、村、校”四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群、教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行“县长、乡长、局长、校长、家长”的“五长”责任制度,严格落实生源普查制度和入学管理制度,全市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和三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99.86%和90%,均达到国家标准。
解“精神体质”之困,促进身心健康。全市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共353所、覆盖学生10.08万人,部分寄宿制学校为特困儿童免费提供早、晚餐。全面推进中小学生体育艺术“2+1”工程,强力推进校园阳光体育,保障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平均合格率达到91.3%。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16所、“留守学生之家”144个和“留守儿童爱心书屋”104个,中心校以上学校少年宫实现全覆盖,设置“亲情热线”、“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等,组织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在校身体检查每年2次,县关工委牵头定期开展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送温暖活动。
解“学业提升”之困,增强学习兴趣。建立留守、三残学生学业提升机制并纳入学校考核,健全随班就读“三残儿童”档案,建立“三多(多看、多问、多帮)、三管(管学习、管生活、管活动)、三优(优先辅导、优先照顾、优先安排)”的关爱机制和“1名教师+2名学生帮扶支持1名特殊儿童”的关爱链条。依托“留守之家”、“助学一堂课”、学校工会平台,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科骨干教师每周一节学业辅导,教师志愿者周末和假期送教到中高山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和留守学生家庭,组织开展“英语兴趣班”、“特色课堂”等大学生社会实践特色活动。
解“安全保障”之困,扎紧安全保护网。搭建“学校—家庭—村组—部门”四对接的安全教育监管平台,及时更新留守学生、三残儿童、寄宿制学生信息档案。加快学校安全“三防”建设,增设食堂燃气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组织开展学校应急演练“每周一跑”、“每月一练”,全时段、全路段保障出行安全、食品安全。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建立留守儿童和寄宿学生安全教育辅导员队伍,依托学校法治课堂传授用电、涉水、食品卫生等安全常识。定期到留守学生家庭开展家访和帮扶,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健全困境儿童维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