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系统多举措严防学生踩踏事故
时间:2017-04-12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名山区教育局:

树立学习意识,密织“安全宣传网”。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打造立体化安全宣传教育载体。各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LED大屏幕、校报、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并运用校讯通、家长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向家长推送安全常识、“安全防范小贴士”,提高家长安全意识。

树立主体意识,搭建“安全防护网”。严格考核,将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及教师的目标考核中,稳固树立主体意识。区教育局每学期对学校履职尽责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要求学校以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为重点,定期、不定期检查,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在楼梯、通道处画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在楼道、楼梯处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及时整治校园道路、围墙等基础设施,保障师生通行安全。

树立责任意识,建构“安全监管网”。各校进一步健全预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学校与各班科任教师签定《防止拥挤踩踏事故责任书》,明确每一个教师的工作职责。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出操、集会、下晚自习、放学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楼道值周老师专门负责在楼梯间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汉源县教育局:

强化领导。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全校教师教学、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完善安全预案,要求各学校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克服麻痹思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学校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严防校园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发生。

强化教育。要求各学校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切实加强对师生在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方面的专题教育,加强对师生安全自救知识教育,让师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学生防踩踏能力。

强化检查。要求各学校对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在3月31日前认真进行校园隐患大排查。本次检查主要针对教学楼、宿舍楼楼梯和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易发、多发地点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楼梯、通道是否畅通,扶手、照明灯、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等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立即予以解决。

强化管理。要求各学校强化学生课间自我管理,实行课间教师坐班交接制,上课的教师在下课后要与下节课教师进行安全交接后方可离开教室,保证课间学生的室内安全;实行课间教师楼梯导护制,课间时间在教学楼每个楼梯口都有值班教师,负责学生上、下楼秩序的维护。

 

荥经县:

抓“紧”专项工作部署。及时召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专题会,完善应急预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和全员责任制,形成至上而下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的安全监管网络。要求各校(园)对照学校安全工作有关规定,认真梳理涉校涉生的各项安全工作,逐一完善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及隐患排查,坚决做到校园安全管理无死角。

抓“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校(园)要充分利用集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和黑板报等渠道,加强师生生命教育,广泛深入开展“预防踩踏”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宣传画、视频等,灵活生动地教给学生应急防范方法;强调课间操、放学等重要时段学生安全通行准则,提高学生预防踩踏事件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

抓“细”安全应急管理。要求各学校要立足校情,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踩踏事故发生的时段、区域等特点以及预防方法,完善制订预防拥挤踩踏、火灾、地质灾害、集体活动等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应急疏散演练,充分利用课间广播操等时机,按照应急预案安排,落实人员岗位职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经常性地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或是分年级、分班级开展错时演练等,使应急演练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切实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同时,规范大型活动开展,凡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必须制定安全预案,并上报教育局、公安部门审批,500人以上的,须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严防发生集体活动责任事故。

抓“实”安全专项检查。要求各校(园)要以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厕所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保证通道畅通、救援设施完好、安全标识醒目、安全提示到位。局安办将组织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一是检查学校各项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落实情况;二是检查校园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重点检查消防安全、厕所安全、在建工地安全管理等;三是检查学生集中的区域和重点时段是否有安全监护,学生上下楼时安全防范措施、人员和职责是否落实到位;四是检查重点区域的警示标志、应急照明、楼梯护栏等设备是否完好,通道、过道、楼道是否畅通无阻等;五是检查学校是否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是否有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安全教育“四落实”资料是否齐全等。对于存在的隐患和工作不到位的,检查组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跟踪检查。

 

汉源县九襄镇小学:

一、建立健全领导结构,落实责任

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曹清慧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牟小辉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学校中层干部、各班主任老师、各任课教师和各岗位安全责任老师为安全小组成员。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全校教师教学、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

制定完善安全预案:每学年初,学校都要修改完善《汉源县九襄镇小学安全预案》,严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落实安全岗位,学校根据实际,将各楼道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每个岗位都有责任人。

二、防止校园踩踏事故的具体措施

加强安全通道管理,学生通行有序。学校在楼道里安装了应急灯,并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学校还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校园文化做好楼道通行安全提示,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楼道安全,学校在各班门口安装了疏散路线示意图,学生平时有意无意间就记住了疏散线路,紧急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到处乱跑的现象。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要求学生分道行走,在楼梯墙壁上还悬挂着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文明通行的提示牌。

大课间等活动按指令有序通行。我校在出操、集合、上下课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要求快速、整齐,而是分年级、分班级从指导的楼道通行。大课间时,我校设置了三首乐曲作为出行指令,平时严格要求各班严格按照音乐指令逐次下楼参加活动,安排教职工(下一节上课教师上课前,在楼梯口守候学生上楼梯并做好疏散工作;上一节上课教师在下课后组织本班学生下楼梯)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大课间活动结束时,各班有序按照指定的线路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回到教室。大型集会时,学生在教室等候,由学校体育组教师指挥按年级班级有序到达操场集合。

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我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利用集会、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大课间德育播报、安全课、每天放学前的安全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本期开学时,我校并没有立即开始文化课教学,而是利用第一周对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集中培训,其中就包括了上下楼梯的安全教育。

定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学生防踩踏能力。我校认真制定安全疏散应急演练方案,每期都进行安全疏散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学校分管领导都要对演练进行讲评,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

 

雅安市实验幼儿园:

为进一步增强全园师幼的安全防患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突发事件造成踩踏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园突发事件防踩踏应急预案的有效性,3月24日上午,雅安市实验幼儿园组织开展“防踩踏应急演练活动”。

  活动前,幼儿园一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惨痛的河南某小学拥挤踩踏事故案例,采用讲故事、看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幼儿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幼儿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措施;二是注重安全行为的培养。教育幼儿养成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禁止在人流高峰时段在楼梯和过道停留或逆向行走。

   在防踩踏演练活动中,警报一拉响,全园教职工紧急启动预案。楼道疏散指挥人员迅即到位,各教师按照规定路线疏散孩子到操场指定地点。从警报响起到全体幼儿到操场历时不到5分钟,真正实现了安全、有序的目标。到达安全地带后,各班教师马上清点人数,分管副园长赖春梅对此次演练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
  通过这次防踩踏安全演习活动,让幼儿体会到越是紧急时刻越要镇定,听从老师的指挥,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和紧急疏散幼儿的能力。

 

前进小学:

明确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成立预防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工作和事故工作处置领导小组,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与各班科任教师签定《防止拥挤踩踏事故责任书》,明确每一个教师的工作职责。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出操、集会、下晚自习、放学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楼道值周老师专门负责在楼梯间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强化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学校通过拥挤踩踏事故案例,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以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为重点,定期检查,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学校在楼梯、通道处画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在楼道、楼梯处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名山中学:

增强安全意识。学校牢固树立“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在常规管理中落实安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在工作重点中突出安全,切切实实把“安全无小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师生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普及安全知识。学校定期邀请交警、派出所、消防等部门到校,通过典型案例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踩踏事故知识教育,教育、督促学生在楼道、楼梯间不抢先,不奔跑,不拥挤,不推撞,不嬉笑打闹,不弯腰捡拾物品,不停下系鞋带,不停留等人,不逆向行走等。

强化安全演练。学校注重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每天大课间时间都要求师生按疏散路线有序出操,即进行一次安全疏散演练。通过演练,师生的应急判断和疏散能力得到提高。

完善安全设施。学校定期进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不断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安装校园平安监控系统,在教学区设置安全疏散路线图和安全指示标志,整治校园道路、围墙等基础设施,保障师生通行安全。

 

汉源二中:

汉源二中召开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学校防踩踏安全工作做了重要安排:一是学习相关工作制度,二是明确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同志的工作职责,三是落实具体措施:1、多渠道深入开展防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防范措施等。加强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不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养成按班级路线、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2、加强值班,建立值周教师值班制度和学生会干部值班制度。在学生放学、集会、大课间集中上下楼梯时值班组织疏导并评分,行政值周督查。3、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4、合理安排疏导路线,以年级为单位,按班级教室所处位置分7个楼梯出口疏散学生。5、在教学楼、科艺楼、公寓楼道里安装能正常工作的照明灯、应急灯、安全出口指示灯等设备。6、清空楼道,保证畅通无阻。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