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36期
时间:2021-11-03 16:35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双减工作】

     雅安市严格监督管理,稳步有序推进“双减”工作。(1)严格准入。制定下发《关于落实“双减”政策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地址、登记性质、经营范围、从业人数和学生人数、资金收费等进行全面排查统计,建立台账。按照只减不增原则,锁定现有125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总量,全面停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暂停审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严控风险。管好用好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信息录入,通过平台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保险购买、规范培训合同文本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凡未开设资金专用账户、未存入足额保证金的校外培训机构一律不得开展培训活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禁预收秋季学期周末和节假日的培训费用,严禁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收取超过三个月培训费用。3)严守底线。坚决查处和取缔“七类”变相违规校外培训,坚决查处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和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行为。重点时段、重点节点开展专项督查暗访,市县(区)组织20个工作组,派出检查人员142人,中秋、国庆节假日和休息日全覆盖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受理举报25件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5起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行为,通报1起,形成警示震慑;查处1所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发布广告,已责令其立即停止发布。(政策法规科)

【五育并举】

    汉源县抓实“五育互融”注入全面育人新动能。1)以铸魂。建立“1824”德育育人机制,利用“1节8课2会4礼”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领学生展示才华、训练技艺、陶怡情操。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今年以来,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余校次,评选县级新时代好少年24名。2)以启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教研教改工作,探索“6·4·3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职普融通”教学模式。搭建实践平台,开设科学实验、动漫设计、编程、刺绣等20余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今年以来,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7次,收集青少年科技穿新成果等184个(项),在雅安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奖项35个。3)以育心。新建、改扩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开发足球、篮球等基础和特色体育校本课程,每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及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创建全国青少年(幼儿园)足球特色校园6所,确保每一位同学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坚持把阳光跑步、武术操、功夫扇、手语舞、啦啦操等纳入大课间活动内容,编制功夫扇、器械操、绳操等特色课间操20余套,打造特色大课间,建成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所。4)以冶情。以“艺术课程+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实施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朗诵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定期举办话剧、音乐会、动漫、科技画、服装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56校次,推荐489个优秀艺术作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县级以上奖项200余个。5)以促德。增设生活课程,确定生活与自理、生活与自护、生活与常识、生活与技能、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理财六大专题,通过教师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现场展示交流等环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社等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今年以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56校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汉源县)

【校园安全】

     雨城区全力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1)加强安全监管。制定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11个食堂食品安全档案卷宗。教育、市场监督等部门每年开展集中培训一次,学校每年不少于40小时培训。2021年春季学期,多部门联动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组,开展全覆盖大检查大整治行动,对于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发出整改通知46份,督促整改问题82个。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雨城区学校安全管理全过程责任追溯制度(试行)》,对45所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学校食堂对粮油等大宗食品实行政府采购“四统一”,并公示相关制度与预案。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作好陪餐记录。指导确定农村营养改善计划监测点,覆盖4个乡镇全体在校学生,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和营养状况档案。3)强化基础设施。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近5年,统筹各类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规划新建学校食堂5个,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改造食堂,完成设施设备购置。严格按照“明厨亮灶”工程要求,统筹资金200余万元为全区学校安装营养餐学校食堂视频监控,强化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119个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达100%。(雨城区)

     芦山县三举措切实保障学生营养健康成长。1)着力经费保障。投入资金4660多万元,完成57988人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成46所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学生营养计划资金专账管理,封闭运行,资金使用情况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定期公示,并坚持每年将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纳入专项审计,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监管到位。(2)着力教育保障。召开营养工作专题会议26次,发放《学生营养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全国学生营养日”主题班队会,办专题板报墙报,普及营养知识。用好家校工作、班级工作微信群、qq群,推送学生营养宣传教育信息200余条,全覆盖14000余名学生。大力倡导光盘行动,征文200余篇,收集手抄报、绘画作品500余幅。(3)着力安全保障。制定《芦山县学生营养餐管理制度》《芦山县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芦山县学生营养餐应急预案》《芦山县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严格“一岗双责”,逐级明确责任,统一食材配送,定期不定期进行排查整改。今年,教育、公安、司法、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检查学校食堂46个、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24个,查处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过期食品案件7起。(芦山县)

【职业教育】

    汉源县综合施策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1)扩大生源招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开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建立生源区初级中学、意向就学学生信息档案,采取进村入户宣传、分组进校宣传、邀请初中毕业生进校观摩等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招引初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21年,招录学生600人,学生人数达到1800人,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学生数占比达到21%。(2)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市场需求,计算机应用、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9个骨干专业,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科技技术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等合作推出“3+2”分段培育方式实施五年贯通培养。构建“应用为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与四川魔力集团、京东西南分公司、厦门优优汇联公司合作,建设数字媒体、影视后期、客服服务、电商新媒体运营等实训平台。2021年,培育本专科学生273人,顶岗实习安置就业220人,确保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以上,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3)建强师资力量。通过院校签约、公开招聘、特聘兼职、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充实中职学校急需专业课教师力量,职业教育教师人数达88名。畅通中职教师晋升渠道,实行教师职称评定“扩容”,在职称评定、名额分配上向中职教师倾斜,并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21年,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四川省技能大赛、雅安市中职教学能力比赛等赛事,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汉源县) 

【教育资讯】

教育部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部门户网站)

【他山之石】

成都市青羊区8所学校试点周末托管。青羊区将在8所学校试点开展周末托管服务,服务对象为有周末托管需要的青羊区在籍学龄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学生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周末托管服务从常规托管和素质拓展两个方面开展,时间安排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教学周的周六或周日。学校服务时间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各两节课,每节课时长90分钟。常规托管服务收费标准参照寒暑假托管服务相关规定执行,素质拓展培训收费不得高于50元/生·课时,提供午餐服务的学校,学生搭餐费不高于15元/生·天。周末托管服务收费由学校统一管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相应费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简讯】

市教育局选派了11名中小学校长到重庆市巴蜀中学、成都市石室中学等名校跟岗培训。(人事科)

天全、芦山、宝兴小学数学联合教研活动在天全县城区三小举行。雅安市名师工作坊、天全县名师工作坊所有成员及芦山、宝兴两县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加活动。活动从“教学理念、课堂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目标达成”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天全县)

雨城区加快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制定校园文化系列文件8个,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规划、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五落实”,建成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国家级示范校19所,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省级示范校14所,雅安市五育一体化发展新优质学校等市级示范校13所。(雨城区)

雨城区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志愿服务团成立仪式暨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举行服务团授牌仪式,为专家志愿服务团部分成员代表颁发聘书,相关专家作了表态发言和专题培训。(雨城区)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