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30期
时间:2021-08-04 11:10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汉源县多点发力跑出初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汉源县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抓好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凝聚教育共建合力,助推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为打造川西山区教育质量强县添砖加瓦。2021年全县共有3109名学生参加中考,大幅提升了中考降差率、优生率。

一、坚持凝聚合力,四大引领打造良好生态

一是观念引领把稳发展方向盘围绕高中目标发展、初中抱团发展、小学捆绑发展整体发展目标,坚持十二年一盘棋原则,制定实施一二三百千教育发展战略,建立县局统一部署、学校具体谋划、年级具体落实的系统管理督促体系,理顺师资、课改、考核等关键环节,推动实现初中学校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为凝聚共识,近两年,召开全县初中教学改革动员大会、初中教育质量推进大会等会议活动110余次。

二是集团引航筑牢办学品牌网为改变城镇强、乡村弱局面,以汉源一中初中部、汉源二中初中部为引领的上半县初中教育集团和下半县初中教育集团,坚持集团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优质初中示范作用,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推动城乡初中学校优质均衡。近两年,白鹤荆州中学三支队伍建设、唐家初中校本研修成体系呈特色、河西初中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多学段并存的问题、汉源三中全封闭式管理助推学校突破困局、汉源一中“112”战略、“1824”管理体系成效显著。

三是校长引路担当改革生力军坚持以一个名校长带动一个示范学校的发展,以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校长队伍为目标,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每年分别建立县级校级名校长工作室”1-2个,建立校长成长档案,形成人才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办学方式,通过学校结对”“校际联盟等形式,提升初中校长的管理水平,近两年,评选优秀校长”“优秀学校管理者”“功勋校长”11人,建立名校长人才库30余人。

四是名师引导锻造师资人才库将教育竞争力放在师资队伍培养上,重点抓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成长平台搭建,坚持校本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改革性培训。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名师教研队伍每期分批分学科到初中上示范课、听评课,通过混合培训方式,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近两年,组织初三年级中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八个学科的名师复习展示课42堂,培养青年教师200余人,建立人才库,储备600余人。

二、坚持改革有力,三点撬动助推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实行以人事管理、考核分配、职称评聘为重点的县域初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制订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制度,按章办事,推动初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分析研究初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试点推行县管校聘制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调动初中各科教师积极性。

二是优化校点布局。制定《汉源县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0年)》,大力增强九襄、富林两大中心镇的学位供给,适度增加其它重点乡镇的承载力,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形成汉源教育“两核带动、多点迸发”新格局。采用保、改、并、撤四种方式,对在校学生少、教学质量差的富庄初中和清溪中小学初中部进行停办,计划投入资金20860万元,新修富林镇第一初中,提供优质学位1800个,满足广大人民群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深化合作办学。为补齐区位短板,明确对外开放合作办学思路,通过实施名校引领战略,汉源一中与成都四中,汉源二中与成都七中、新都一中、山济章丘五中,汉源七一中学与蒲江中学实验学校,汉源唐家初中与成都棕北中学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着力打破初中学校峡谷思维。

三、坚持精准发力,五育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托汉源一中“1824”德育育人机制,辐射带动县域内11所初中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利用“1824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校园艺术·体育节、八类课程、读书会、红歌会等载体,引领学生展示才华、训练技艺、陶怡情操。建立思政课堂教研团队,巧用思政课堂,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近两年,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初中教育集团校园艺术节等活动40余校次,建立4支课程思政教研团队,打磨27节优质思政示范课。

二是课堂改革、以启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改工作,成立中考研究团队,做好行政管理、年级工作组、班主任工作组、备课组等团队建设,针对备课、上课、练习、试题、监测等采取资源共享、教学同研、监测同步的方式,推动实现初中教学管理精细化、目标化、一体化。实施“6·4·3快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3+2”“5+N”社团模式,推进初中课堂改革。近两年,组织县级初中联考12次,分学科收集整理错题集14册,召开试题、学情分析会16场次。

三是艺体融合、培养特长。充分发挥艺体育人作用,将课程+活动作为实施初中学生体育美育的重要载体,建立县级、学校、班级三级艺术展演和体育竞赛机制,在上好体育、美术课的基础上,增加舞蹈、戏剧、足球、篮球、气排球、田径等课程内容,每期举办中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足球及篮球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2次以上,确保每一位同学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或1项艺术技能。近两年,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园6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所,获得县级以上艺体类竞赛奖项200余个,为本县高中输送艺体类特长生321人。

四是劳逸结合、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增设生活课程,确定生活与自理、生活与自护、生活与常识、生活与技能、生活与礼仪、生活与理财六大专题,通过教师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现场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近两年,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56校次,组织初中学生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公益活动4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