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党的十九大 · 砥砺奋进五年 · 学校发展(十二)
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小学加快建设优质农村学校
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小学校位于县城北面13千米处,地处双石镇西川河与石宝河交汇之处,是一所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268人、教职工42人。近年来,学校抢抓重建机遇,聚焦“学校重建、校园管理、学生德育、师资建设和艺体教育”五个方面,连点成线、驰而不息推进优质农村学校建设,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一、灾后重建促保障
芦山地震教育重建中,重庆市慈善总会、新津慈善会捐助859.5万元,新建一幢面积1349.5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幢面积1219.5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改建运动场7230平方米,绿化校园面积6100平方米。2016年,壹基金斥资五十余万元新建避灾运动场一个。2015年,县政府拨付资金三十七万元,为学校配齐数学、音乐、美术等功能室仪器设备,为学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管理促提升
一是完善机制。制定并实施《双石镇中心小学教师师德考评办法》、《双石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双石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双石镇中心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二是奖惩逗硬。积极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点加大“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评价”等环节管理力度,同时注重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三是抓住教研。紧紧抓住高段《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管理作业本习惯的研究》和低段《农村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的校本课题,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在课堂教学践行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 27篇教师文章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18名教师在县级以上赛课活动中获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芦山县教学管理奖”,2016-2017学年学校办学效益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
三、德育教育促成长
以德育工作为主线,认真落实和规范德育工作,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的德育新模式。一是抓常规教育活动。构建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感恩为主题、爱为主旋律的德育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和“元旦节”的老少同乐文艺汇演及师生成果展示已是常态;一年之中春游、秋游也是学校师生的必修课,春、秋两季师生运动会为师生展示个人能力提供大舞台。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享诵读之趣,品经典之美”诗歌诵读大赛、“学雷锋精神,展爱心行动”义卖活动、《2016梦想从这里起航》、《2017告别母校 放飞理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三是优化育人环境。通过精心布置宣传窗、墙报等文化阵地,规范班级教室布置,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壹基金减灾示范校园”、“思源方舟减防灾项目实施校园”、“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四、队伍建设显成效
一是注重搭建平台。搭建阅读平台,定期交流,通过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一本读书笔记、一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经验材料等方式,促使教师思想在书本的浸润中得到有益成长。搭建专家引领平台,通过与壹基金的对接,专门邀请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国培计划”讲师谢泽慧副教授定期到学校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教师通过和专家互动与交流,提升了专业能力。3.搭建外出学习平台。二是注重丰富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宽渠道。以集体备课活动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架梯子;以职业情意、能力素养等活动为载体为教师的成长引路子;以教科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5人被评为“芦山县优秀教师”,5人被评为“芦山县优秀班主任”,18人获县级以上优质课表彰。
五、艺体教育促发展
学校依托“少年宫”全面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等多项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自我选择和学生的自身爱好和特点,成立了音乐舞蹈、科技实验、美术、田径等多个活动小组,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队员走到一起,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