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
荥经县真招实举建强师资队伍。(1)强培训促提升。建立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联动机制,组织参加国培2519人次、省培80人次、市培379人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遴选教师赴重庆西南大学参加集中研修,组织新入职教师、转岗教师等开展教学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2)重教研助发展。组织县级学科教研员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推门听课”210余节,开展“中小学自导式教学”试点,推动课堂教学变革。选聘32名学科骨干教师为县中小学教研联组组长,构建“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体系,立项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3)铸师德扬正气。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监督工作,将师德考评与职称评聘、名师评选、干部任用等挂钩,强化师魂铸造。表扬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30人,依托雅安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对优秀教师事迹广泛宣传,弘扬正能量。(荥经县教育局)
【“双减”工作】
石棉县扎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1)作业管理提质增效。按照“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分层设计作业,通过亲子活动、集体研学等方式,把实践作业与自然探索相结合,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年度教师培训内容,各校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20余次。(2)课后服务百花齐放。开设茶艺、书法、戏曲、火绘、扎染、武术、经典阅读等特色社团10余个,每周至少开展1次劳动教育,丰富学生课后生活,在第二届雅安市青少年机器人比赛无人机闯关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校外培训管理规范。印发《石棉县贯彻落实进一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规范培训行为,推动全县校外培训机构重新核准登记,已完成核准登记的7家机构全部纳入平台管理。联合县文体旅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检查5次,出动人员40余人次。(石棉县教育局)
【庆祝教师节】
汉源县“加减乘除”花式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1)“加”荣誉树先进。县委、县政府实地走访慰问学校10余所,组织召开庆祝第39个教师节座谈会,表扬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120名,援凉教师1人,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先进集体20个。各学校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40余校次,形成县、校一体化教师慰问机制。(2)“减”负担务实事。定期排查各校贫困教师情况,按照每人1万元的资助标准帮助突遇困难的17名教师减轻负担。实施教师“暖心工程”,近三年投入资金约1185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22套,完善热水器、床、衣柜等硬件设施,营造安心从教、舒心从教、精心从教的良好环境。(3)“乘”节日感师恩。各校不断创新庆祝教师节活动
【研学实践】
雨城区“三个聚焦”丰富研学实践教育。(1)聚焦文化底蕴,设计精品路线。突出打造“红色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寻梦之旅,设计融合茶叶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文化的“寻香、赏雅、探秘”3条研学精品路线,通过了解茶叶文化的历史与起源、体验传统文化和陶艺制作等,深挖雨城文化底蕴。(2)聚焦特色教育,研发精品课程。将雨城文化特色融入研学实践,打造军事国防、环保低碳、劳动实践、红色文化等“课程样本”10余个,研发“劳动+科技”实践课程5个,参与第十八届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创意窗花”项目荣获一等奖。(3)聚焦区域协同,打响研学品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为成渝地区中小学生来雅开展家庭亲子研学旅行实践提供特色服务,组织学校前往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参与师生5000余人次,开展“品读红色历史 感受茶叶科技”等研学实践活动40余次。(雨城区教育局)
【安全教育】
宝兴县让校园安全教育“亮起来”。(1)经常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在“4·20”“5·12”等时间节点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330余次,运用班会课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开辟防震减灾科普长廊250余个,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提升学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2)警校联动,提升安全技能。各校(园)建立了微
【基层学校动态】
名山区蒙顶山实验小学做实党建工作。(1)党政同心聚力量。严守党组会和校务会议事规则,敦促学校领导班子相互支持、配合和监督,同心聚力,履职尽责。党员干部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一带多、以多带众、以众带面的良好工作局面。(2)党建阵地润情怀。党建工作室严格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开展建设,规范打造精品党建阵地,设立“先锋示范岗”,设置党员风采展示栏,张贴党建工作信息。(3)“三会一课”正风气。每月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定期召开党政
【他山之石】
眉山市“三优化”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1)优化育人环境。编制《关于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的工作方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投入1.4亿元,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校校园基建,改善乡村教育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投入资金2.4亿元,资助全市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6万人。指导乡村学校落实减负提质,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参与率95.99%。(2)优化办学管理。以“学区制”改革引领区域共同体办学和集团化办学,统筹城乡教师组建市区(县)名师工作室131所,采用“名校领办+结对帮扶”“统筹规划+闲置利用”“重点培优+全员参训”等方式,组织城乡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和学科教师,在校际、县际间开展管理论坛、学科论坛、教育科研等活动每学年近100次,1万余人次参与,极大激发乡村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力。(3)优化政策扶持。“以城带乡”组建区域合作、学段融通、强强联合、结对帮带四类校联体,其中市级牵头筹办特殊教育、幼教、小学、初中四类强强联合校联体,乡村学校占比1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落实省级示范性高中50%统招计划名额分配每一所初中学校,近3年来,农村学校523名学生享受降分录取就读省级示范高中。
【简讯】
9月15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召开市直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