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第十小学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开辟“三大阵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周一特色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制定《雨城区第十小学周一特色课管理办法》,探索构建“周一特色课”体系,设置每周一下午课后服务课为“周一特色课”;对789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开设“校级层面+年级层面”课程体系,涵盖传统文化、科技、艺术、体育四大类共21个特色课程;打破行政教学班级编制界限,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统筹”原则,每个课程班额控制在35人以内,736名学生参加“周一特色课”,参与率达100℅。
“多彩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科学发展。坚持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制定《雨城十小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构建“校本课程+学科融合+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三大类共150余项劳动教育课程;以“理论+实践+劳动”的形式进行校内外教学实践,校内实践以“主题活动”“班级小菜园”为主,期末班级按学生数25%的比例评选“劳动小明星”;校外实践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组织3—6年级学生参与农业实践,完成《雨城区第十小学社会实践报告手册》,每年5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花样大课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制定《雨城十小大课间活动管理方案》《雨城十小大课间活动进出场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广播体操+花样跳绳”、“1000米跑+拍手舞”的体育项目搭配模式,保证学生每天不低于1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全体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大课间,师生参与情况纳入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