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
一、教育基础不断夯实,教育结构更加优化
“4.20”教育系统灾后重建,投入资金6.3亿,建设项目58个,维修加固校舍12.7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9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658人,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3.93万平方米,配置图书35万余册,装备电脑2000多台,装备数字化教室374间,学校设备设施和图书信息化管理等教育装备实现了改造升级,校点布局更趋合理,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县城三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三所中学均衡分布新老城区,各乡镇至少有一所中心校和中心幼儿园,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教师均衡分流,学校划片招生,小升初机选入学,设备设施按照省标配置,各学校均衡发展,良性竞争。2016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部实现食堂供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标,县域校际均衡差异系数进一步缩小,被教育部综合认定芦山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评估标准。
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强教成为主流
招聘补充师资队伍,创新队伍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以“两学一做”为载体,典
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明显回升
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启动了1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建工作,4所“公助民办”幼儿园运行良好,县城3所幼儿园分别与乡镇幼儿园结对,在教学管理、教师培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促进了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
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建立以县级教研为龙头、片区联校教研为纽带、学校校本教研为基地的三级教研网络,积极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近三年来,全县有3个学科被评为市级特色学科组,6个学科被评为县特色学科组,芦山县幼儿园被推荐为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
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县委、县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学校运行经费上保障兜底,深入推动高中教育改革。柔性引进高中校长,规划高中教育发展蓝图,量入口为出口改进评价机制,
四、教育内涵不断丰富,教育公平全面保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以文化校园、艺术校园、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芦山县第二初级中学的“感恩文化”、芦阳镇第二小学的“创客空间”、隆兴中心校的“科技创新教育”逐渐发展成了学校品牌。隆兴中心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得到省教科所专家高度肯定,在“四川省小学科学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被认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可借鉴性和鼓舞性”。芦山县芦阳第三小学以开放、自主、发展为理念打造特色校园书屋,被四川省教育厅技术
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了三残儿童入学保障制度,保障了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三残”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