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构建学校食品安全“四化”管理模式
内江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68所,在校师生60余万人,学校食堂982个,食堂就餐学生达23万余人。内江市切实把食品安全放在学校安全突出位置,构建了食品安全日常监测动态化、追溯查询便捷化、环节管理无纸化、分析研判数据化“四化”管理模式,确保了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零记录”。
一、日常监测动态化
推进视频监控建设。近年来,内江市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为全市982个食堂全部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食堂功能区域、各操作间、主要加工流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了食堂“无死角”视频监管。
推进“明厨亮灶”工程。近三年,全市投入1.6亿元,新建、改扩建食堂189个,建设标准化食堂60个。全市365所学校食堂改建成视频厨房和透明厨房。
推进直播平台建设。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和监测端。学校在公共区域安装厨房工作展示电子屏幕,对接厨房监控终端,直播食品加工过程。学校干部、食品安全管理员、学生及家长通过手机或电脑可在线实时观看食物加工处理的过程。
二、追溯查询便捷化
食材来源追溯便捷化。每天进入食堂的食材,通过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录入供应商、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种、数量、检疫、质检报告、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通过平台微信公众号,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均可立即追溯查询菜品使用食材全部信息,实现重点食材、大宗食材全程可溯源。
食堂管理查询便捷化。长期储存食堂留样记录、消毒记录、晨检记录、检查记录等电子记录。通过平台可便捷查询到学校食堂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硬件建设等信息。
责任事故认定便捷化。将学校食堂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以及干部、食堂安全监督员每日食品安全检查情况拍成电子照片。将学校约谈食堂负责人、负责人向学校汇报食品安全情况、食堂整改情况整理成电子记录,全部录入管理平台。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通过平台可快速查询事故原因,便于及时进行责任认定,改进管理。
三、环节管理无纸化
研发档案软件。引进数码科技公司,开发“内江市食品安全管理档案系统”。选择隆昌二中开展电子档案系统管理试点,不断修改完善软件系统。力争2018年在全市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学校食堂管理无纸化。
落实人员设备。教育行政部门专门建立食品安全电子档案室,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安装宽带网络,添置扫描仪、打印机、指纹机等设备,建立内江市食品安全电子档案网页。学校由安办主任兼任档案管理员,配置电脑,保障网络,购买防火墙、杀毒等软件,全力保障电子建档工作。
加强技能培训。举办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专项培训和知识考试,提升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每年全市3000余名校长、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接受培训和考试。
狠抓规范建档。制定《内江市学校食堂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将食品安全管理各种制度、台账、记录、票证、食堂建设等资料和留样记录、消毒记录、晨检记录等,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按索引规范录入平台,各种档案实现永久保存。
四、分析研判数据化
抓好制度构建。出台《学校食堂建设指导意见》《学校食堂管理服务规范》《内江市学校食堂风险防控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着力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建好云数据库。按照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制度规定,将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拉网式风险识别专项检查情况以及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情况,收集整理成数据,建立云数据库。
加强模型构建。借助食品安全管理平台采集的大数据,进行分类排列,给出趋势图及其他类型图示,构建管理模型,形成共性问题解决方案。目前,市、县(区)教育部门已搭建区域性平台终端,安全风险研判能力和处置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开展分析研判。通过派专业人才到软件公司进行业务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各县(区)均配备了专门的大数据分析研判人才。在隆昌二中等学校召开现场会演示操作软件;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0多人参加的平台操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