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教育人才基础。通过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招才引智、选聘公费师范生、区外引进在职教师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雨城教育新质生产力提升积蓄力量。近两年,雨城区新增教师2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人。实施“全员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模式,整体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近两年来,全区240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各类学科专项培训以及公需科目等继续教育培训,136名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500名教师参加简笔画、教学三笔字等“五项”教学技能培训,2000余名教师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培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培训,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集中学习、政策宣讲、警示教育等方式开展师德专题教育,举办新入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12场、师德教育活动10场,培训教师10000余人次。
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督促落实等形式,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等事项,让教师从一些与教学不相关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营造纯粹的教书育人环境。充分配置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营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提升教学实效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区中小学校已配备计算机5969台,“数字教室”等977间,学校宽带网路接入率100%,接入带宽均达到200M,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做好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房屋租住、购房补助等人才服务工作,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招聘长效机制。近两年,解决教师公租房租赁45人,子女入学88人,享受购房补贴5人。
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深化“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区32所学校23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竞聘上岗,其中,130名农村教师竞聘到城区学校,25名教师转岗,8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转任学前教育学段,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实施“两自一包”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改革以来,全区11所幼儿园设置“六类”岗位,平均每年计划200余名招聘名额,吸引近600名求职人员参加竞聘。2023年,区财政拨付697万余元全额保障“两自一包”保教人员经费,基本解决人员配置的经费问题。常态化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依托15个“校联体”、5个教育集团(教育联盟),不断加强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力度。近两年,414名校长教师参加交流,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20%。
做强“名优”队伍。实施“双名”计划,建立“选、培、管、用”四位一体的“名师名校长”梯度培养机制,采取“1名领衔人+5名团队专家+若干成员”方式组建名师名校长团队,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辐射作用。近两年,雨城区1名教师入选“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项目,2名教师入选四川省首批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7名校(园)长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50名教师被命名为雅安市名师名校长。加强对外交流协作,引入前沿教育发展新理念,主动投身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成渝地区“10+20”研训共同体,先后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龙泉驿区)、重庆市北碚区教科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全区10所学校与成渝地区21所学校结对共建,重点在优质资源共享、职教联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联合教学科研、信息化资源共享、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实施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