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坚持“用而有备”精心组织开学前期工作
石棉县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开学各项准备。(1)有序组织。明确校(园)长为开学安全第一责任人,督导38所中小学(校点、幼儿园)校班子全员返岗情况,全面加强校园24小时值班值守。3次修改完善县级开学预案和方案,搭建开学工作平台27个,制定校级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50余个;(2)有力排查。启动每周一次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完善自查台账43个,全面完成对45所学校(村小、民办幼儿园)的2轮安全隐患排查。实行健康日报告制度,全面启动1900余名教职工和2万余名学生“健康卡”填报工作;(3)有效保障。以采购计划、采购渠道、数量规格为重点,分校拟定采购方案30余个,落实专人采购口罩、体温计、酒精、消毒液等必备物品。全面落实20所学校教材和作业本,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聚焦疫情防控、自我保护、卫生防病等重点内容,完成开学第一课教案400余课。网上分校培训县内教师,落实专人负责管控滞留县外的近1100余名师生。
汉源县突出“四个早”做好春季开学准备工作。(1)“早”部署。制定并实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准备及开学后工作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一校一策”拟定防控工作“三案九制”,分校拟定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60余个。组织全体教师线上学习文件精神,组织400余名食堂工作人员开展线上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2)“早”储备。采取政府配备、部门协调、线上线下采购等方式,提前准备口罩、消毒液、体温测试设备等基本防疫物资,准备不少于1个月用量的肥皂液或洗手液,基本完成教材、作业本、办公用品、劳动用具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设置消毒测温点或应急处置点60余个,配备60余间独立观察室,增设300余个水龙头;(3)“早”排查。拉网式检查学校及周边重点部位并登记造册,聚焦食堂和饮用水的两类监管,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整治行动160余次。指导全体师生、员工如实填写《健康卡》,记录师生员工返校前14天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轨迹。采取返校师生员工材料预审制,建立“一校一表”台账,确定分期分批返校人员名单,并对200余名外县返汉师生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实行开学前居家隔离14天“日报告”制度;(4)“早”宣传。成立富林、九襄、大树等6个网格化小组,通过班级群、告家长书等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宣传,张贴公告200余处、印发告家长书4万余条,做好疫情防控知识、防护用品准备、分批错峰开学政策等宣传工作。强化家校联系,开展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电话家访200余人次,重点做好帮扶工作,确保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
荥经县严把“三关”全力保障教师安全返县。(1)严把入口关。以线下全员摸排和线上微信小程序为主渠道,精准掌握148名未返县教师的健康情况、现所在地、在荥住址、乘坐交通工具等基本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拼车返县的67名教师的行动轨迹、乘坐交通工具车型车牌进行详细登记。截至目前,除4人请假、1人滞留甘孜州外,其余教师全部返县返岗;(2)严把管控关。制定并实施《教师返荥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和《返荥教师14天体温监测台账》,建立未返县教师专用微信群,每天开展行踪跟进和健康监测。实施“教育局、学校、社区”三方监管,坚持每日“两报告”制度,督导返县教师当日向学校、教育局和社区报告,居家隔离期间每日向学校、社区报告体温并上报县教育局,对无健康证明的30名教师和省外返回的7名教师实行“1对1管理”,协调3名医生分别到校进行隔离指导;(3)严把后勤关。落实2名工作人员负责对接服务返县教师,梳理返程中“返回时间、健康证明”等6个方面问题,沟通协调县内3个卡点,逐一打通教师返县最后“1公里”通道。安排41名无住房教师在校隔离,每人配备1支温度计。落实专人负责返荥教师后勤保障,对2所返荥教师人数较多的学校采用送餐制、其余10所学校采用分餐制,组织志愿者为102名居家隔离教师提供工作、生活物资采购等后勤服务。
芦山县抓实春季学期开学各项工作。(1)打牢防疫基础。改善防疫卫生室50个、设置校园观察室50个,划拨防疫应急资金20万元,采购体温枪27支、消毒液1500公斤、消毒喷雾器15台。抽选84名同志组建消杀队伍,开展全县校园大消杀8轮次,确保保证校园干净卫生。以微信家长群、学生群等为主渠道,推送各类宣传信息3000余条次,引导学生和家长增强防疫本领;(2)抓好线上教学。整合教研、电教等工作力量,制定并实施《“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实施方案》,分学科细化教学方案,强化教学资源、方法指导等教学保障。立足学情和校情,坚持“一校一策”制定教学计划,建立“教导处、教研组、班级、家庭”线上教学的四级管网,运用钉钉、微信、云平台等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全县26所学校342个班级启动了在线教学,覆盖学生12000多人;(3)摸清轨迹动向。开展师生健康跟踪管理,精准摸排全县中小学、公民办幼儿园校点50个、教职工1668人、学生14201人,全面掌握学校师生员工寒假期间轨迹动向,建立师生寒假轨迹和健康监测台账。坚持“一表一证明”,要求县外返芦师生需提供返校前14天《芦山县师生、员工健康信息监测统计表》,提供在外居住地(暂住地)相关活动轨迹或医学证明。目前,对暂住县外教师242人、学生621人,全部非接触指导到位。
雨城区扎牢“防控网”保障学校复学安全。(1)筑牢排查网络、精准建立管理台账。摸底排查公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所有教职工4898人、学生41193人,实行校园“日报告、零报告和建档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每日通过问卷星、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全面掌握师生员工寒假期间行程动向,做好健康跟踪管理记录,保证开学疫情“不输入”;(2)筑牢联控防线、确保物资充分准备。制订并实施《雨城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等文件,“一校一案”制定延迟开学应急预案,全力做好物资保障。截至目前,通过自购、配发等方式,添置体温枪200余把、消毒用酒精3000余公斤、消杀喷雾器具290件等;(3)筑牢全面防护、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完善防控“两案九制”,开学前至少提前3天对校内外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彻底整治,指导返校的教职员工、学生填写健康卡,有序组织报名工作。落实入校“一问、二测、三登记”,分年级分时段进校,采取轮流、错时等或分散方式就餐,组织分时段分年级用餐。
天全县做实开学准备工作。(1)组织领导“强”。成立由2名县级党政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科学研判评估安全复学工作。印发《天全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2020年春季学期安全开学工作方案》,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指导全县32所学校制定完善“两案九制”。持续开展校园消杀和安全排查工作,加强学校值班值守,严禁校外人员进入校园;(2)信息摸排“实”。掌握全县1717名教职工和20842名学生、幼儿寒假旅居情况和每日身体状况,做到“天天清”,目前已有序组织县外203名教职员工和606名学生返回天全并进行居家观察;(3)物质保障“足”。落实疫情防控资金80余万元,加紧筹备“口罩、测温仪、消毒用品”等防控物资,目前正采购600支测温枪、10台红外测温仪。管好捐赠物资,建立物资台账,统一接收、统一分配。
名山区抓实开学准备工作。实行区、校两级“双组长”制和24小时双岗专人值守制。用好“问卷星”小程序,建立每日健康摸排表,每日排查教职工和学生近4万人。定时开展校内重点部门的清洁消毒工作,累计消杀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拟在全区34所学校安装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自主采购体温枪、口罩、消毒液、泡腾片等防护物资,引导家长为学生提前准备口罩等防护用品。募集善款120余万元,收到捐赠物资84消毒液6580升、消毒酒精329升。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发布心理科普知识专题8期;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教育活动,覆盖全区27000余名中小学生。
宝兴县扎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制订并实施《关于做好校园食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人群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校园人群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建立教育局、学校、年级、班级四级疫情统计上报网络和日消毒、晨午检、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制度。加快推进灵关中学、灵关中心校、宝兴县中学、实验小学、县幼儿园5所学生数在400人以上的学校的测温仪采购工作,加紧积极采购小规模学校所需的测温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