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38期
时间:2022-10-26 15:30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校园安全】

石棉县“四化”提升校园安全水平。(1)优化安防水平。严格按照校园安防六个100%要求,配齐校园专职保安69名,在22所学校校门入口处安装硬质防冲撞设施。投入资金31.5万元,全县中小学建成“可视化一键报警系统”,为各级各类学校安装监控点1036处。实现语音+画面一键报警,全市率先建成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智能监管大平台建立完善校园安防体系。(2)净化周边环境。以公安民警为主导的常态化“护学岗”,会同县公安、县市场监管等单位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县城区21家校园周边商铺进行督查,查办整改问题5件,推进“护校安园”建设。(3)强化宣传教育。落实每周2堂安全课,让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选聘优秀公安民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每学期为师生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专题教育。(4)深化监督效能。制定校园安全考核体系,将学校安防水平、保安人员培训情况等6个关键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公安、教育部门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督导。片区责任督学对校园及周边安全实施经常性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落实整改。(石棉县教育局)

五育并举】

宝兴县“三步同频”确保劳动教育开花结果。1)重课程建设,学科融合同步“活载体”。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做到既强化劳动教育,又提高课程建设实效。开全上好劳动课程。在19年级每周专门开设劳动教育1课时,引导学校以“活页式+讲义式”形式,开发校本课程,将劳动课程纳入线上教学计划,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设不同学段劳动实践课30余类、20余项实践主题,编辑课例100余节、制作微课200节,构建了“启发探索—自主规划—独立实践—记录分享”线上教学模式,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水平。2突出实践体验,项目活动同步“强基地”。利用中小学校的校园、花园、温馨菜园等,开辟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余个,设置不同的劳动实践项目。共规划1000余平方米温馨菜园,由师生自行管理、自主种植30余种蔬菜。编制《宝兴县中小学生居家学习劳动教育清单》,开发30余个劳动项目,指导家长与学生签订《家庭劳动任务书》5000余份,填写《家庭劳动记录单》,开辟城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40余个,定期安排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3强化主体主责,机制保障同步“搭平台”。制定《宝兴县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着力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方式师资培训体系,提高劳动教育成效培育五龙小学灵关小学等一批城乡示范实践基地开展等12类劳动技能评选活动,通过线上宣传平台,对学生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发布,展现小劳动者最美风采,累计参与学生5人次、发布各类优秀劳动成果3万余个,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宝兴县教育局

【育人工作】

荥经县“三个保障到位”有序分流学生。(1)宣传保障到位。制定《荥经县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按照“就近就便、结合意愿”的原则,组织专人专班,组建3个宣讲团,按照“一校一策、一生一策”,将“问卷调查+上门家访”相结合,召开各级会议80余场,上门家访200余人次,确保宣传全覆盖。了解家长及学生对撤并意向,做到100%掌握。2022年,平稳撤并小规模学校10所,分流学生177人。(2)设施保障到位。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原则,城区新建幼儿园3所,升级改造农村乡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300余个。增加寄宿制学位供给,投资2.7亿元建设西南大学荥经实验学校,新建严道四小、新添小学学生宿舍楼,维修改造严道一中、严道二中学生宿舍,城区新增寄宿床位2510个,着力解决撤并学校学生进城入学住宿问题。(3)服务保障到位。结合学生上放学时间,调整县城3条公交主线路运营时间,安排10辆乡村客运车专班定时定点接送学生,保障学生上放学安全。完成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为8.6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保驾护航。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心理咨询室5个,配备专兼职教师采用“健康监测+心理健康课+行为矫正”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让家长放心。(荥经县教育局)

【队伍建设】

芦山县:“三个聚焦”做好教师队伍建设。(1)聚焦师德师风,擦亮教师职业底色。深入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双减”政策,开展课后延时服务“5+2”“1+n模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专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兴趣课程选择。(2)聚焦专业发展,增强教书育人本领。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分学科成立“县级名师工作坊”10个,通过名师指导、借鉴先进、县域交流等方式,加速成长,发挥名师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开展“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技能大赛、思政精品课评选等活动,通过以赛促练的形式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3)聚焦环境优化,完善教师发展保障。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全县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浓厚。持续深化教育人事工作改革,开展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全覆盖开展通识培训,交流校长9人、轮岗机关职工3人、分流教师99人,新招聘教师38人并完成上岗培训,完成1100名在职在岗教师全员暑期培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芦山县教育局)

汉源县“三强”构建集团化办学中枢神经。(1)建强集团。坚持“共享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原则,采用“城区+农村”“大集团+小联盟”“1+x+y”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把全县31所小学分别纳入5个小学教育集团,以构建协作型教育集团为基本目标,采取均衡集团内部师资、招生规模和规范招生秩序等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城镇学校教师紧张、学科结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2)配强班子。成立集团党总支,由县教育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党总支书记,优选集团总校长和执行校长,通过下派、提拔、轮岗交流等方式配齐集团干部400余人。集团总校长负责指导成员学校开展工作和培养学校后备干部,建立1000余人的后备干部人才库,成立教育发展顾问团,聘请一线教育专家、督学、学科骨干教师担任顾问,及时解决集团发展的疑难问题。(3)做强管理。实行“集团授权+两级管理”模式,明确由集团总校长全面负责集团学校的办学和管理,集团事务的决定权、处理权、经费管理权和人事管理权由校行政班子会通过后报集团总校长审定。县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教育集团总校长与成员学校执行校长签订《授权管理责任书》31份,由执行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安全稳定、财物管理等进行具体管理。(汉源县教育局)

【他山之石】

凉山州多措并举打造高质量专业队伍。(1)“学帮带用”抓关键少数,推动校长队伍专业化。借助甬凉合作平台,推动两地教育深入交融,选派143名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到宁波挂职学习。通过组团式帮扶、省内对口帮扶、校联体建设等渠道,引进120余名优秀管理者。邀请省内优秀校园长,召开校园长暑期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面对面激发头脑风暴,共享学校管理经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州内优秀教育管理人员跨县、跨层交流任职机制,统筹选派40余名高中阶段学校优秀管理干部跨校挂职,推动校园长队伍融合发展。(2)“多维发力”抓堵点弱点,推动教研队伍专业化。17个县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整合教研室、教仪站、教师进修校等资源,解决教科研机构小、弱、散难题。鼓励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校园长领衔成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辐射带动3700余名优秀年轻教师。印发《凉山州加强新时代教研科工作的实施方案》,学科教研员配齐配足配优,建立教研员队伍准入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教研队伍专业化。(3)“引育管考”抓重点难点,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加强本土优秀人才引培力度,引导20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填报公费师范专业;规范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17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严把录聘入口关,逐步提升新入职教师学历水平,今年新录聘中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1.3%。强化整体素质提升全覆盖开展培训,暑假期间,全州中小学教师参加线上线下培训9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测试,2.8万名教师参加新一轮业务素质,将测试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和考核聘用重要依据。(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简讯

近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颖赴荥检查工作聂颖强调,要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紧抓“校门关”不松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狠抓校园安全,常态化开展地震疏散演练、防火演练,提升师生应急处突能力。注重氛围营造,扎实开展好“感党恩”系列教育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近日,市教育局举行川西教育中心建设专题宣讲暨老干部座谈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欣出席会议。王欣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李酌在川西教育中心、川西医养中心建设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川西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宣讲。

近日,雅安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王英带队在名山区蒙顶山实验小学开展市级党建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专项督查。王英就创建相关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学校要提高标准,将党建品牌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要以师生各类作品为载体,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亮点特色党员要亮身份,亮职责,设立“党员示范岗”,推动引领工作落实落地。

近日,市教育局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前往荥经县宝峰中心小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抒发广大党员同志爱党爱国情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展示全局党员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