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教育系统深耕“三个课堂” 厚植劳动精神土壤
时间:2025-05-06 17:01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雨城区教育系统紧扣劳动教育核心,创新打造“浸润式劳动育人、立体化实践赋能、联动式评价促优”的教育模式,厚植劳动精神土壤。

构建“浸润式”劳动育人课堂。创新“课程+场馆+学校”合作机制,联动博物馆、文化馆等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工匠大师、农业专家等担任校外劳动辅导员,手把手传授竹编、茶艺、木工等传统技艺。立足“学科融合教育”“家庭体验式教育”“校园劳动教育”等10余个校本课程,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无土栽培义卖、科创作品展示等20余项品牌活动,吸引10000余名学生参与。增设职业体验、技能拓展、非遗传承等5门实践课程,形成“场馆供给资源+学校转化落地+家庭反馈优化”的育人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打造“立体化”劳动实践课堂。“校内”建立“校园责任田”承包制度,划分班级种植区域,从播种、施肥到收获全程由学生自主管理,收获的农产品用于烹饪或义卖。创设“劳动特色班级”“劳动示范家庭”“烹饪小能手”等4类特色奖项,累计超10000人次参与体验;“校外”形成篆刻、书法、扎染等特色社团20余个,开展“自然探究·文化传承”“巧探博物馆,科技向未来”等实践活动60余次,参与师生15000余人次。举办“劳动创意集市”,学生将手工制作的文创作品、美食等进行公益售卖,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实现“行走的课堂”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

优化“联动式”劳动评价课堂。制定《雨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清单》,构建分年级、分层次、分项目的劳动实践体系,涵盖10余个劳动任务群。征集《雨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园本课程》,从课程理念、实施路径、评价标准等6个维度,建立“过程指导+课堂打分+实践评价”的多维评价机制。推行“家校社”三方评价制度,利用“劳动成长档案”班级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上传劳动实践成果,生成个性化劳动成长报告,以科学评价推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