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石棉教育紧紧围绕“学前通关、义教回暖、高中示范、决胜重建、城乡融合”年度工作主线,抓牢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抓牢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抓牢师资人才队伍培养,强基础、强质量、强保障,以不断强化为抓手,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城乡均衡,为县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化三项建设,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推进教育基础项目建设。聚焦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以校舍基建和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有效手段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投入资金1.15亿元,高质量建成王岗坪小学、王岗坪幼儿园等新建项目3个,高质量完成草科小学、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等校加固改造工程19个。投入资金 196万元,实施回隆镇第一小学等3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改造。
推进教育信息项目建设。聚焦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农村一线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以“信息化装备、网络配置、教师课堂应用”为手段,有效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和网络资源共享能力。投入资金6900万元,为全县21所学校添置,建成交互式数字化教室499间。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中小学网阅服务项目。完成全县1240名教师信息化年度培训任务,组织参加信息技术比赛4次,获优秀作品奖100件。
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聚焦学校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以“日常管理体系、教学监管体系、安全防护体系、质量监测体系”的健全的完善为主体,有效提升城乡学校规范治理能力。印发石棉县中小学校2024年度绩效考核方案等文件4个,全县11所农村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备“学校章程、学生资助、课后服务、职称评定、常规管理”等内部管理机制修订稿90余份。
(二)推进三大计划,提升城乡学校办学成效
推进以城带乡帮扶计划。聚焦五育并举和中高山少数民族学校教育质量后发追赶,坚持德育为先和质量并重的工作思路,内挖潜力、外借智力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成效。印发《石棉县以城带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结成城乡学校帮扶队子4个覆盖11所农村小学,通过干部互派、轮岗跟岗等有效形式,着力破解农村学校经验不足、质量不高等薄弱环节和难题。2024年全市统一监测,希望小学等2校进入全市前十的队列。
推进教育人才提升计划。聚焦教育人才引进和一线教师培养,通过“英才计划、教师专题培养计划、学科骨干培养、青年校长外派跟岗、兑现教育质量奖”等举措,提升山区教育“软实力”。引进高学历教育人才2人,组织一线教师业务培训41场1039人,外派教研员、学科骨干跟岗学习119人次,教研员送教下乡37堂覆盖900余名教师,10个名师工作坊考核优秀学员72人,绩效考核兑现教学质量奖992.1万元。
推进课堂教研教育计划。聚焦高效课堂建设和学科教研两个环节,以“教研员研修、名师工作坊活动、精品课展评、推门听课”等手段,向一线课堂要成绩。全市课后服务优质课获3个一等奖,乡村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活动12次,推门听课教学视导8轮,学科教研竞赛获市级赛课一等奖6项。全年,申报省级教育科研课题3个,市级课题7个,立项市级微课题20项。
(三)落实三大机制,提升农村学校就读保障。
控辍保学确保应读尽读。聚焦中高山少数民族山区和家庭贫困子女就读困难,严格落实六长制,做实“贫困资助、学业帮扶、家校共建、学籍管理、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举措,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读尽读。上半年,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全覆盖,安排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保障残疾学生就读85人,高中助学金发放 606人,60.6万元,劝返偏远乡镇回校就读32人,学前保教费减免3070人。
依法治理确保权益落地。聚焦中高山少数民族学生就读权益和家校共建共育,以“安全教育、法治建设、女生课堂、禁毒宣传、环保宣传”等平台和主题,开展学生就读保障教育投入资金286万,用于1036个校园高清摄像头三年运维。新聘任校园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43名,定期进校园宣法和维护学生权益,自查校园食堂问题120余条并逐一整改提升。
示范创建打造农村品牌。聚焦农村学校示范创建和新品牌形式打造,以示范性幼儿园、党建示范学校、法治示范学校等创建为抓手,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影响力和老百性认同感。将安顺场中心幼儿园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为市级示范园,将回隆镇二小打造成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将回隆镇一小等2校打造成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委授予安顺场镇八一希望小学党支部书记谢建兰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