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办好雅安基础教育
雅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姜建平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各行各业的重要政治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深刻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传承文明和知识、促进人类进步、创造美好生活,教育是根本途径、重要途径;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教育是基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讲,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根本上讲靠人才、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具体阐述,既是对教育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教育担负的重任。
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十九大报告中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题,对未来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结合基础教育实际,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一是加强系统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不断丰富雅安教育云平台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全面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项目,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增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学效益。建立县区、学校完善统一、规范的“数字化教室”管理、使用及考核机制,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数字化教室”教学常态化。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
四是搭建管理平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县级教育城域网并接入市级节点。建设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全面推进雅安教育在决策、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考试、招生等方面高标准的信息化应用,提升教育行政管理效能。加强对教育管理干部、校长的信息化培训,增强以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的理念。
(二)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德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要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一是增强德育实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贴近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突出实践体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二是完善德育体系。建立健全联动育人机制,完善职能部门、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网络。建好、用好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办好校内少年宫及家长学校,多途径、多方位努力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区横向沟通”的德育新体系。
三是强化素质教育。实施《雅安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全面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工程,即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落实教学基本规范。大力推进校园阳光体育,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公平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有质量的教育是保障每个孩子上好学。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永恒的战略主题,
一是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在保障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标准研究,实现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统筹整合、研究开发和实践应用。深化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各市级精品课程在建项目的指导提升和应用推广,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
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立足学校生情、学情、师情和环境,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评价”和“教法、学法”等校本
三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县域内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