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荥经县统筹谋划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荥经县努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针对县域内73%的幼儿、72%的小学生和78%的初中生集中在城区、现存11所不足100人的农村学校的现状,坚持“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原则,以“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小规模学校撤并和利用、教学质量提升”三项工程为主要载体,积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着力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增加投入做“加法”,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聚焦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有质量教育需求,以“全县40%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寄宿就读、高中阶段100%、义务教育阶段90%以上学生在县城就读”为总体目标,加快实施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在县城现有4所公办园的基础上,新建城区3所幼儿园,用好农村小学富余校舍,办好乡镇公办幼儿园,建成公办园21所、民办园15所,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烈太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严道四小、新添小学学生宿舍建设和严道一中、严道二中学生宿舍维修改造工程,新增城区寄宿学位2510个,扩大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学位供给。
二、优化调整做“减法”,稳妥撤并整合小规模学校
稳妥有序撤并。明确保留一批、调整一批、撤并一批、新建或扩建一批的“四个一”工作思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程序上报备案,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确保撤得平稳、并出活力。通过3年努力,撤并小规模学校15所。优化调整后,全县中小学校共18所、其中农村小学保留5所,农村初中保留3所,实现90%以上中小学生集中在城区上学。转化利用闲置资源。对被撤并学校闲置资产在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利用,推动校舍功能转换,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利用。根据学前教育入学需求,全部保留撤并学校附属幼儿园并改(扩)建,确保农村幼儿就近入园。将城乡接合部的六合小学改造为特殊教育学校,将附城小学整体划转为职业中学实训基地。对部分富余闲置校舍进行功能改造,用于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基地,计划将3所农村学校改造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所改造成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探索“校地共建”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新模式。
三、集聚效应做“乘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集团化办学。县城内荥经县幼儿园、胡长保幼儿园、圣奥幼儿园3所优质幼儿园各领办1所农村幼儿园,作为城区幼儿园的分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教研,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按照“人岗相适、就近就便”原则,统筹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资源配置,完成8所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启动学校校长全员竞聘工作。推进示范创建。积极争创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市五育并举示范学校,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为载体,加强劳动教育,积极争创国家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深化合作办学。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与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重庆市江津区教委及西南大学合作契机,引入优质资源、优质教育机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统筹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