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教育局对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第4次会议第61号提案答复的函(雅教函〔2020〕79号)
时间:2020-08-05 13:05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郝静、王惠挺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建议》(第61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雅安市牢牢抓住“教育重建跨越式发展”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域通过国家认定”两大机遇,紧紧围绕“教育质量与公平”,坚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聚焦和分析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大力推进改善办学条件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振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夯实教育基础

近年来,我市以灾后重建为主导,积极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周转房建设、初中工程、全面改薄、中央预算内等资金,优先安排改扩建或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等设施,补齐薄弱学校短板,努力办好每所农村学校。教育重建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374个学校项目竣工并实现顺利投用,农村校舍和生活设施建设达到坚固、安全、适用要求,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基本达标。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建成了一批具备一定办学规模和辐射能力、能够较好抵御多种自然灾害的农村优质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跨越提升,校际间差距逐步缩小,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我市6县2区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为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整合优质资源,全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优质学校引领片区农村学校,探索实施管理理念、工作制度、考核体系、校园活动、教育研究等一体化发展,推进先进办学模式均衡化,加快提升农村学校软实力。组织发动汉源、荥经等县根据教育需求增长实际,因地制宜实施集团化办学、区域名校引领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片区学校结盟发展等多样化改革实践,先后组建了汉源县九襄镇小教育集团、富林镇教育集团、荥经严道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荥经县胡长保小学教育集团等,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办学规模最大化。名山区探索实施“学区联盟”着力优质资源互补共享,联盟内涉及3个乡镇、3所农村小学、1所农村中学、6000名师生。实行学区一体化管理,建立干部资源库和分层评价机制,明确总校和分校权责,建立干部互访互助制度,选派乡村学校中层干部到优秀学校跟岗访问。统筹校际师资力量,实现学区内学校教师合理流动和相对固定的教师走教。以教学资源共通共享、学月综合质量监测、创新课业评价为主要载体,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成效。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育规模和普及水平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朝着“上好学”的新的历史目标迈进。

三、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我市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坊),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和长远发展。在宝兴县和天全县开展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打破管理体制障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持续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四、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育发展动力

在基础教育领域创新开展精品课程和特色学科组建设,精品课程涵盖德育、智育、体育、卫生、艺术、地域文化等学科领域,特色学科组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学校。精品课程的开发应用,丰富了我市中小学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弥补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短板,优化了课程结构,为持续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建成市级精品课程80门,特色学科组100个。全市农村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宗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中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方针政策,在严格规范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同时,积极创新德育、体育、美育的活动载体,扎实开展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防艾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经典诵读、体育赛事、科技创新、非遗传承等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健康体质,培育学生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体育教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了95%。

五、立足改革试点探索,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雅安实际修订完善了教学质量考核、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艺术特色学校等5个评价办法,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导向对中考实施改革。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合并进行,将体育和理化实验操作纳入中考科目并改革完善相应的考试办法。2017年起又将中考体育科目分值由40分提高到60分,权重由5.7%提高到8.3%。同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社会实践等综合表现以等级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条件和高中学校录取的依据,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9年6月,省教育厅与我市达成厅市共建共识,全面启动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试验市建设,探索实施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着力提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素质在内的学生基本素质。

但城乡教育仍然呈现结构性失衡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深远影响和学校所在区域的差别形成了教师资源配置仍不均衡,乡村教师稳定难,引进、使用和留住优秀教师的政策措施亟待完善,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存在差距。今后,我们将积极采纳你们的建议意见,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综合施策,着力推进乡村教育稳步快速发展。

一、注重补充培养,优化队伍结构

一是狠抓招才引智工作,加大以公开考试招聘教师为主,考核招聘事业单位高学历和急需专业人员,接收安置教育部、四川省公费师范毕业生、招聘“银铃讲学计划”为辅的教师补充渠道,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二是注重教师培训,将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借力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坊建设等契机,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从教水平,树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积极创新职称评价机制,用政策留人,用机制激励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坚持教学改革,提升智育水平

紧扣核心素养提升,督促指导乡村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组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分学科、分学段、分模块建设市、县(区)、校三级平台,加强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程对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

三、坚持课堂导向,完善教育评价

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既强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也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对作业考试辅导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建立教育教学监测评估机制,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与学的形态,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课堂低效的情况,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

四、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

以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试验市建设为契机,指导乡村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积淀与发展优势,在“五育”中选择和培育自己的特色项目,并逐步将特色项目通过课程建设深化拓展为学校特色,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一育带全育”的融合育人特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上,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乡村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感谢您对雅安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共同推动雅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雅安市教育局        

2020年8月5日       


(联系人:吴霄霄      联系电话:2220205)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