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构建“育心育人”新生态 筑牢学生健康成长根基
时间:2025-07-22 17:13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宝兴县以“阵地优化、队伍提质、机制创新”为着力点,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学生阳光成长、终身发展筑牢坚实“心”防线。

建强主阵地,织密校园“心”网络。一是高标准打造县级枢纽。建成并正式挂牌“宝兴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该中心是集专业咨询、危机干预、教育培训、教研指导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配备标准化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专业功能区,成为全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引擎和专业支撑。二是精准化覆盖基层末梢。着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下半年投入专项资金20万元,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在灵关中心校、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改扩建两个标准化校园心理咨询室(每室投入10万元),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和民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薄弱问题,构建起以“县级中心为龙头、学区中心为骨干、学校站点为基础”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县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全覆盖,确保学生“求助有门”。

锻造主力军,提升专业“心”能力。一是严把入口,资质标准化。联合人社、卫健等部门,严格规范校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社工等从业人员准入机制,强化持证(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等)上岗要求,并建立常态化继续教育制度,确保持续专业成长。二是聚焦实战,培训常态化。充分发挥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教研培训功能,年内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督导、技能工作坊等活动不少于52人次,重点提升一线教师识别预警、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的实操能力。内容涵盖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积极心理学应用、家校沟通技巧、特殊群体关怀等。三是协同育人,队伍多元化。创新构建“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校医+社工”的校内协同工作模式。同时,积极联动卫健部门精神科医生、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及社会工作者,探索建立“医教结合、社校联动”机制,组建跨专业支持团队,有效提升对复杂心理问题的研判与处置能力,为学生提供更立体、更专业的支持系统。

健全主机制,深耕长效“心”育人。一是强化预防,宣教普及化。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家庭”。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纳入课程体系,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依托辅导中心和学校站点,年内计划开展线上线下主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宣教活动不少于12场次;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家长学校等平台,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二是关口前移,预警精准化。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各校定期开展心理筛查与评估,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与宝兴县医院精神科建立快速转介“绿色通道”,确保高危个案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干预,守住安全底线。三是聚焦需求,服务项目化。重点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阳光成长”校园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深化面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学生等的“心灵护航”关爱行动等,提供个性化、发展性的心理支持,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潜能发展。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