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家校联动,强化服务管理。召开2023年春、秋季学期“双减”专题会,就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指导各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家校合作机制,成立“课后服务”家长委员会,进行课后服务调研,征集对接需求,100%的家长代表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组织各中小学发放课后服务、延时托管服务调查问卷共计1万余份,征求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对课后服务、托管服务的意见。每学期召开专题家长会12余校次,发放《告家长书》1万余份,与每一位愿意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的家长签订《课后服务承诺书》《课后服务协议书》《安全责任书》等。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家长、学生对学校课后服务满意度均超9成,并且自愿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
聚焦特色课堂,构建服务模式。课后服务实行“作业辅导+兴趣培养”模式。各学段充分利用课后服务进行作业辅导,小学段基本保证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初中段尽量在课后服务时完成家庭作业。各校结合学生兴趣与需求,基于地域文化、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分别开设了电子编程、手工创意、机器人制作、无人机拍摄、茶艺文化、小红娃开心厨房等10余个特色社团,15个常规社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服务活动中找到自我提升的平台,快乐学习。针对特殊文化传承如传统黑砂、竹编工艺等技术类聘请民间艺人进行教学,丰富了课后服务课程。开辟校内外“耕读园”“励耕园”“耕读农学园”等劳动实践基地20余个,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增强学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