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抓实寄宿制管理搭建留守儿童安全屋。(1)强化制度管理。制定并实施《雅安市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雅安市寄宿制学生安全管理目标细则》,详细规定寄宿制学校的“隐患排查治理、楼道安全管理、离返校交通安全、安全教育和应急管理”等重点内容,健全“门卫登记、外出请假、校园保安和值周教师日巡查、离校返家信息报告、隐患排查整改”等5项具体制度。(2)压实责任管理。坚持校(园)长负责制,细化并落实“分管副校长、行政值周、班主任和生活管理老师”等“四级”安全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学校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班主任、宿管员、室长”分层分级安全检查模式。近3年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夯实“三防”基础,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240余支校园“红袖标”义务巡逻队,构建起寄宿制安全“第一道防线”。(3)细化行为管理。寄宿制学校具体制定“《住校生文明寝室评分细则》、《住校生寝室内务标准》等系列规章,以寝室内务“四整齐、六统一、四干净”为基本思路,编制《寝室内务卫生检查评分标准》、《各班寝室内务卫生检查评分表》等,建立由学生为主体的寝管会,把宿舍纪律、卫生、内务的检查结果纳入“班级三项红旗竞赛”、“优秀寝室”、“优秀住校生”评比中。(4)做好情感管理。建成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300余所,设置心理辅导室100余个并设置“温馨小屋”和“悄悄话信箱”,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孤儿等寄宿制特殊群体的情感教育,坚持“三个优先”(学习优先辅导、生活优先照顾、活动优先安排),采取“教职工结对、打破年级安排住校生”等措施,实现“一帮一”“多帮一”目标。培育住校生兴趣小组,建立学生社团的互助发展制度,宿舍内展示学生绘画、手工作品,营造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雨城、名山、汉源、芦山、荥经综合)
雅安市三举措增强学生劳动素养。(1)课程教学树立劳动意识。将劳动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着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等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布置日常家务劳动作业,督促家长成为学生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陶行知研究会与学校合作开发县域本土文化乡土校本活页教材,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砂器等校本课程,组建桑蚕饲养、桢楠种植、砂器制作等兴趣小组。(2)校园基地增长劳动技能。校内开辟专门区域作为班级劳动的“责任田”,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掌握种植和管理方法。以劳动素养为主题开展好春游、秋游等研旅活动,让学生近自然识五谷。利用雅安丰富的茶叶和花果优势,学校与部分茶园、果园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采茶制茶、采摘果蔬等劳动活动。(3)课外活动培养劳动习惯。组织学生常态化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以“三月文明月”“五月劳动月”为载体,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生活技能评比等比赛活动,展示学生劳动技术成果,并把学生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落实“每学年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少于5天、中学生不少于7天”的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学农、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雨城、名山、荥经、石棉、天全、宝兴综合)
【师资建设】
雅安市多维度提升音体美教师能力。(1)“夯基础”强化发展能力。近三年,新进音体美教师400余人,规定城区学校到农村支教的音体美学科教师每年不少于10名,现有音体美专业毕业的教师明确为专职教师,不再担任其它学科或少兼任其它学科,并将学校有富余、有兴趣的教师通过转岗培训纳入专职音体美教师。制定并实施《雅安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大力实施学校体育艺术“2+1”工程,全市499所学校均建成设备齐全的音美教室和标准化运动场,营造良好音体美教学环境。(2)“搭舞台”深化内在能力。依托“学校、片区、县”三级教研网络,实施雅安市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提升计划,2016年起每年举办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全员培训。开展市、县两级音体美“学科教研、示范课、送课下乡”等专项活动,搭建“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大赛、教研论文大赛、教师艺术大赛”等4项常规竞赛平台,组建“艺术沙龙、骨干教师工作室、学科工作站”等教研团体。(3)“引外援”提升竞争能力。引入老教师传帮带,以“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老、中、青艺体学科教师示范研讨课等活动,加快提升新入职教师能力。引入协会专家指导,邀请市、县两级美术、音乐协会的专家现场授课,聘请京剧艺术家、国家级足球裁判员等开展京剧进课堂教学培训和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雨城、名山、荥经、石棉、天全综合)
【德育工作】
雅安市抓牢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1)构建课堂阵地。以“提升德育能力”为主题,每年培训德育骨干教师近2400余人次。抓实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主功能,开足开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开发《蒙山童韵》、《青春期教育》等地方校本德育课程45个,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语文、历史等学科日常教学中。常态化检查德育课程教学情况,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和形式;(2)构建活动阵地。大力推行“感动”、“心动”、“行动”等三动循环德育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雷锋“五个一活动”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邀请关工委老同志、法制副校长、校外禁毒辅导员走进学校开展主题报告和宣讲活动。挖掘雅安丰富的熊猫文化、藏乡文化、红军文化,发挥班、团、队活动作用,开展“万里长征险、最忆夹金山”“感恩祖国,奋发图强——歌颂美好新生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构建传播阵地。开展好“校园感恩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感恩教育“六个一”活动,建成感恩教育基地学校38所、主题陈列室12个、感恩文化走廊30条、感恩碑10个。开展网上“向国旗敬礼”“祭英烈”等活动,发挥美德少年、三好学生等榜样引领作用。以“千名教师进万家”为载体,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和思想动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雨城、名山、荥经、宝兴综合)
【德育工作】
雅安市三举措打造书香校园。(1)创设条件“读”。 以“小学低年级每天阅读不少于 20分钟、中高年级不少于40分钟、初中不少于50分钟、高中不少于60分钟”为基本标准,制定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分年龄制定读书成长计划,定期开展“书香”教育活动。书香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有图书馆(室)500余个、藏书达300余万册、生均达40册,并在教室、廊道、寝室、食堂等地方创设开放式的书橱、班级读书角、图书阅览室等方便学生课后阅读,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让学生“有地方读、有书可读、有时间读”;(2)引导学生“读”。依托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注重读与听说讲结合,以课堂教育为平台,引导学生合理支配课外时间。语文老师轮流开出阅读指导课,开展“读书讲堂”“读书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畅谈读书收获;强化“教师范读”“赏析片断”等课堂教学手段,优化“校园文化主题阅读、课内外结合式主题阅读、单元阅读、亲子阅读”等阅读模式,指导学生改进读书方法。(3)激发兴趣“读”。以“书香校园阅读月”“校园读书周活动”为载体,举办校内“读书社团活动日”“红领巾读书节”“亲子阅读活动”等读书活动,并延伸开展“书香家庭”、“爱读书爸爸”、“爱读书妈妈”等活动,发挥家长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氛围。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春游、秋游、写生劳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中感悟书中思想和意境。定期开展读书展评、诗歌朗诵、诗词书法等活动,匹配“读书之星”“读书心得”“读书征文”等评比活动,树立读书风尚。(雨城、名山、荥经、石棉、天全、宝兴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