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第6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党委、政府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始终关心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保障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健全领导考核机制,将教师减负纳入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结果与党政领导班子绩效挂钩,倒逼责任落实。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不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下载安装政务APP并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清理各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让教师专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制定出台《关于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幼儿园)负担的实施意见》,实行进校园活动市、县(区)两级教育部门归口管理,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借用管理规定,开展抽借调中小学教师规范清理,严禁以各种形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
二是融入日常管理服务。将关爱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师管理,指导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关注新手教师、班主任等群体,为新教师配备“心理导师”,帮助其适应职业挑战,为班主任设置专项心理关怀计划,缓解班级管理压力。引导学校注重人文关怀,不少学校领导班子建立联系教师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沟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倾听教师诉求,营造包容、尊重的工作氛围。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心理调适、情绪管理、职业倦怠应对等主题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自我疏导技巧。
三是加强关爱激励保障。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以及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畅通教师职称晋升等发展通道。开展师德先进选树宣传活动,2024年,3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表彰,4名教师获评四川省“四有”好老师、最美教师,市委、市政府评选表扬优秀教师100名,为518名退休教师颁发“光荣从教30年”证书,优秀典型事迹通过新媒体集中展示宣传,增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尊重,减少职业倦怠感。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建设,保障教师职业幸福感,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培训引导,提升心理调节能力。指导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协调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医院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精神科专业医生、心理治疗师等定期走进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面向全体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结合当下教育环境和教师工作特点,分享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情绪调节策略、时间管理技巧等,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广泛宣传雅安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二是共建专业平台,健全服务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及学校开展定期心理测评与干预,通过专业量表定期评估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对高风险人群及时介入,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医院合作,共建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选派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前往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或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疑似精神疾病的教师,医院为其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优先安排专家诊断和治疗。
三是关注特殊群体,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指导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共同制定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明确双方在危机事件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针对教师可能出现的自杀倾向、严重情绪失控等紧急情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定期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开展危机干预应急演练,模拟危机事件场景,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雅安市教育局
2025年5月29日
(联系人:郑敏,联系电话:2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