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
雅安市宝兴县注重分层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宝兴县为典型山区教育县,全县幅员面积达3114平方公里、各类学校40所、学生8000余名。近年来,宝兴县立足高寒山区教育实际,着力以信息化“零距离”克服空间“长距离”,破解地广人稀给教育带来的难题,促进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1)搭建全域系统平台。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主要目标,制定并实施《宝兴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三型”标准实施硬件建设(示范型、标准型、基本型),近4年投入资金6100余万元,建成宝兴县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以宝兴县校园网络系统为承载体,构建宝兴县数字校园云平台、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数字校园广播系统3个系统,全面实现县校信息一体化管理。以百兆光纤覆盖所有学校为载体,建成网络中心和数字图书馆分管系统23个、“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系统21个,全面实现学校内部信息无缝链接。(2)构建区域共享载体。以线上线下同步教研为载体,聘请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线下集中培训”,将优秀学习课件、讲座视频等制作成培训套餐,重点组织班主任、“名师”培养对象、新入职教师等人员进行“线上全员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以“1+X同步课堂”为载体,选择优质学校为中心,覆盖所有村小,利用全自动录播教室系统,采取远程同步教学的方式,指导学校同排课表、同步授课,实现城乡学校同步互动课堂常态化。以“小规模学校联盟”为载体,针对全县小规模学校较多、分布散的现状,在三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试点实施“教学信息化联盟”,运用“远程同步教学互动系统”新媒体新技术,实现校际间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共享资源、共建模式。(3)提供个性信息服务。以大数据助力精准教学,全面应用智学网、智能评卷、大数据分析系统等,指导教师精准备课、精准讲评、精准辅导、精准教研,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对学生随堂练习、考试和作业进行数据采集,多维度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等指标,帮助学生诊断知识图谱、挖掘错题根源,并向学生推送相匹配的微课讲解和难度适中的习题资源,努力实现因材施教。以智慧课堂助力课堂教学,大力建设“智慧教室”,开展首批“智慧教室”试点教学,用电子白板取代传统黑板、用平板电脑取代传统“课本”,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大力推广运用“智慧课堂”APP,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通知公告、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布置情况并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宝兴县)
【劳动教育】
市教育局搽亮研学旅行品牌。(1)打造研学基地。深挖丰富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基地,建成省级研学实践基地1个、遴选推荐2个,命名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个、市级研学实践基地20个,2019年有3万余名成都等外地学生赴我市开展研学旅行;(2)开发研学课程。制定“参观革命旧址·学习红色历史”红色研学、“绿色发展教育示范”、传统文化传承等3大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线路,共设置34个研学主题;开发一批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已开发10余门;(3)规范研学活动。严禁将研学实践活动等同于组团旅游,严格审查备案研学旅行方案,指导学校规范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突出集体研学、合作探究、亲身体验,2019年有2万余名市内学生赴全市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基教科)
【双创工作】
市教育局实施“五大行动”助力双创攻坚。(1)教师“大家访”行动。宣传全市教育发展成效,解读建设川西教育中心的发展构想,主动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宣传“双创”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知晓度和满意度,实现一个月内大家访全覆盖。(2)核心价值观“大学习”行动。利用开学第一课、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和征文比赛以及督导抽查等形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文明校园创建“大提升”行动。落实文明校园“六好”标准,复核40个市级文明校园。在每所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大提升行动,实现学校创建率100%、宣传覆盖面100%、师生知晓率100%;(4)志愿服务“大参与”行动。深化“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系列活动,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整个社会,并将学生参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5)师德师风“大宣传”行动。挖掘宣传优秀教师典型选树和先进事迹,讲好师德故事,弘扬主旋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失范问题防范与查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教科、信访科)
【校园安全】
石棉县聚焦重点抓实校园安全稳定。(1)聚焦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食堂管理制度13项》,重点检查库房管理机制、原材料采购索证、食品卫生检查管理、验收记录到食品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落实情况,全方位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突出校园校舍、火灾消防、食品卫生、校园周边环境等重点领域,2019年秋季开学实地检查42所公民办学校、完善台账27个、整改安全隐患9处。(2)聚焦和谐稳定。制定并实施《石棉县2019年度秋季开学报名信访稳定工作预案》等4个方案,召开教育系统信访工作研判会3次,预判城区中小学开学报名稳定因素。摸排调研社会矛盾问题,梳理影响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向有关乡镇发出协助函7份。健全接访机制,9月以来接待教师待遇和入学就读来访60余人次。(3)聚焦民族学校。以“共建家园”为主题,开展主题班队会、第二课堂、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大力培植35个语言过渡班1330名少数民族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高山少数民族学生关爱机制,召开37所中小学校(村小)家长会,向3万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中高山少数民族学生应免尽免和应补尽补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因困失学”。(石棉县)
【依法治教】
汉源县注重合力推进法治校园建设。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法治观念,净化校园环境,汉源县聚焦组织保障、联动联勤和活动载体,扎实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工作。(1)制度+队伍。落实制度,制订并实施《汉源县教育局法治校园建设工作方案》等指导意见,成立法治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法律宣传办公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专人专岗。建强队伍,成立60余名联校人员队伍,建立学校法治工作校长负责制,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聘任派出所民警55名为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2)警校+家校。警校联动,组织法治副校长、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民警力量,以法律进校园巡讲、防治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为重点,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2019年秋季开展宪法法律进学校巡讲、防治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宣传教育行动57校次,培养中小学生法治观念。家校联动,以55所家长学校为载体,邀请400名家长代表参加“法律伴我健康行”“学宪法讲宪法”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等系列主题活动,收集各类建议意见200余条。(3)线上+线下。线下活动,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持续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主题展览等系列活动,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技能,2019年秋季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0余次,组织1000余名学生参观青少年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印发法治宣传材料1万份。线上活动,组织学生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观看法治宣传教育视频,开展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征集活动和“我与宪法”四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 2019年秋季收集“我与宪法”微视频优秀作品100余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比赛,积极为优秀作品网络点赞投票。(汉源县)
【简讯】
2019年雅安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及观摩活动在荥经中学圆满结束。本次比赛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将从获得一等奖的教师中择优推荐2名教师参加2019年四川省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竞赛活动。(信息中心)
市教育局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19年上半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考评优秀单位。(基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