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和一个U盘
石棉县田湾小学教师 余秋琴
2011年秋,我分配到石棉县田湾彝族乡中心小学,这是一所标准的中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地乡村中心校,全校400余名学生,汉族学生仅几十人,基本是彝族和藏族娃;学校教学楼破破旧旧年久失修,学生寝室是多年前的建筑,门窗老旧,玻璃破损,床位有限基本是哥哥弟弟同住;学生食堂是上世纪建筑,厨房和学生就餐条件十分简陋。
开学第一天到校是教师开学工作会,全乡所有教师都按时参会,同时也欢迎我这位新教师,三十几名教师,少数民族教师有占多数,老教师占多数,年经人屈指可数。会后,教务主任通知我任三年级二班语文课,说我人年经,普通话也好,正好可以带一带三年级这个过渡期和关键。领到书、备课本、粉笔、墨水等教学物品后,我迅速地回到寝室收拾了一下内务就开始认真备课,备完课还到教室里进行了试讲,将师范学院学到的东西认真梳理了几遍,感觉自己能讲完、能讲好了,才摸着黑才回到寝室。那一夜兴奋的不得了,特别是想想自己在黑板上写了一遍又一遍的课题,自我陶醉了一遍又一遍。那一夜,田湾乡中心校中高山地区夜里寒气大,藏在被子里的我久久不能入睡兴奋到凌晨迷迷糊糊就听到一墙之隔农户家公鸡打鸣,急急忙忙地打开电炉烧水煮面,站在电炉边上一边等水开,一边看孩子们进校,看他们打扫卫生,看他们在操场上打闹追逐,等了又等,可是水就是烧不开。后来才知道,乡村偏远,电压不够,电器功率大打折扣。没办法,饿着肚子拿着备课本和一盒粉笔走进了教室。昨天晚上写了几十遍的课题印迹还在,可在学生一句“老师您好”下,一向自信的我不但紧张得把课题写的歪歪扭扭,还摁断了两支粉笔,然后接下来的课讲的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好了,同学们准备一下,我们进教室上课了,以后别老是缠着老师讲学校那些事儿”。
是的,只要孩子们缠着我说六年前那些事,我总是那么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是践行一名教师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起航站。自然,田湾小学那旧房旧道,那片瓦寸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发自内心的承认,经过“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两轮灾后恢复重建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国家督导评估建设以来,原来那个破旧的乡村中心校经一点一滴的新建,如今面貌一新。
记得新建学生寝室搬寝室那几天,孩子们看着旧楼推倒平整时,大片大片哭在一起,校长一个劲地安慰他们说:“下学期我们就有新寝室了,不会再用旧塑料布当玻璃挡风,不用和姐姐睡一个铺,不用再跑大半个学校上厕所了”。他们还是不听,一直伤心难过,仿佛寝室永远回不来了。直到那一天,寝室建筑工地的围栏拆开的时候,孩子们沸腾了,三层的框架小楼巍峨地矗立在那儿,灰色的外墙砖把寝室楼装扮得那么安静柔和,大块大块明亮的玻璃和金色的窗帘干净整洁、整齐如一,过道和楼梯宽敞防滑,特别是卫生间就在楼道里,自动冲水让卫生间空气如新,没有一点异味,让孩子们议论了好久好久。
记得芦山地震后,校长在职工在会上通报学校要建食堂综合楼和教学楼时,教师们炸开了锅:“国家经济建设上去了,政府关心我们彝区教育事业,去年刚新建学生寝室,今年又要建教学楼和食堂综合楼,听说还要修中心幼儿园,这样一来,不是把田湾小学从头到脚新建一遍嘛”!确实,如果按李校长在会议上的通报来讲,新建后田湾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寝室、学生运动场都是全新。
全部新建,得要多少钱?会不会建个三年五载?建设速度并非教师们预期那样长,在2016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要求下,田湾小学按工期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把一个老、旧、危的旧校园建成了新、明、亮的新学校。
搬进新教学楼的第一天,我把寝室里的养了两年的一盆君子兰搬到办公室外的阳台上,与学校统一定购的植物养在一起,虽然的我君子兰小而不起眼,但也是我这位田湾教育人对田湾中心校五年来大建设的一点小小心意表达。
今天,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分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软件达到国家标准的氛围下,走在我们的田湾小学校园,感受到的是空气清新、宜学宜居、文化氛围浓郁、操场干净整洁,教室和办公室整洁如新,特别是信息化教育全面入驻教室,每个教室都添置了信息化教室设备,告别了那支陪我走进第一堂课的粉笔,而每天上课,只需要带上我的备课U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