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源县九襄镇幼儿园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突破口,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了深度融合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成功创建全国幼儿足球特色校园。
紧握“抓手”,完善校园足球推广体系
抓好发展明方向,成立校园足球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级班子-体育教师-班主任-家委会代表”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制定九襄镇幼儿园校园足球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发《九襄镇幼儿园足球特色课程三年计划》《九襄镇幼儿教师足球专业素质建设》等方案18份,把幼儿体质健康检测情况、竞赛成绩、体育专项课题成果等指标,纳入年底考核,将绩效工资的25%作为体育专项考核。抓细规则建体系,邀请县内D级足球专职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参与制定幼儿足球校级对抗赛事细则24项,建立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和主客场制度,形成“班级—学校—县级”三级联赛制度。抓实投入强保障,每年将公用经费的15%用于校园足球发展,拓展家长自愿参与+企业赞助+部门支持资金渠道,加强经费保障,投入19.8万元新建校内幼儿足球场460平方米,完善足球场、塑胶跑道等硬件设施,补充足球100个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12套,通过公招、外聘等方式引进中国足球协会D级教练员、二级足球裁判员、专职体育教师6名。
瞄准“靶心”,激发校园足球训练兴趣
聚焦课程改革创特色,以“健康知识+基本足球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推动课程改革,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兴趣启蒙+特长辅导+专业训练”模式,通过游戏进行熟悉球性、运球、射门等技能训练,设置“阳光足球大课间”“亲子足球操”“师生足球竞技”等4个特色课程,开发“快乐足球”幼儿足球校本健康课程3册。聚焦球队建设育小将,吸纳150名爱好足球的幼儿参与足球活动,建立足球社团兴趣小组6个,建有足球代表队8支,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各1支,围绕“基础+拓展”“学段+特长”“集训+个培”形成训练计划22份,每周利用阳光大课间、体育课、课后服务等时间开展足球训练12课时,培养幼儿足球小将40余人。聚焦竞赛带动激兴趣,每周按年龄划分层次分组开展训练,通过搭建校级趣味足球赛、县级足球比赛、市级联赛等平台,以参赛、观摩等形式,提高幼儿对学习足球的兴趣。近两年,组织开展校级趣味运动会10场次,组织40名幼儿参与县级以上足球比赛6场次。
巧用“合力”,推进校园足球融合发展
家校协同提意识,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600余名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亲子足球赛等,让家长了解体育运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开展线上亲子足球游戏,提升幼儿对足球的兴趣。社会协同补短板,依托县内2个专业足球俱乐部和社会体育组织每年为校园足球活动提供指导10次以上,普及足球运动技能,培养足球兴趣小组辅导员40名,推动赛事设计、裁判教练等方面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帮扶机制,采取足球专业人才走教、幼儿园体育教师跟岗等方式,解决幼儿园足球师资缺乏短板问题。积极培育校园足球文化,通过拍摄校园足球宣传片,举办主题班会、手抄报、摄影摄像展、宣传板报、嘉年华等系列足球文化活动,激励幼儿参与足球、了解足球、熟悉足球、热爱足球,利用广播站、微信平台等及时报道足球活动、宣传特色成果,为幼儿树立自信心。近两年,组织足球系列文化活动12场次,拍摄校园足球宣传片5个,推送校园足球公众号25期,制作校园足球活动美篇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