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34期
时间:2015-10-23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教研推广】

雅安市积极推广教育教研成果。我市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着力提升一线教育教学水平。编写和出版《雅安教学成果 1998-2014》一书,收录我市59项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在全省普教成果推广会上予以发布,并印发至全市学校。每年至少举办2次全市成果推广会或精品课程展示会,扩大影响、促进实施。2014年以来,已累计召开成果推广会5次、推广成果20项,评选出精品课程65个、特设学科组70个。同时,在“送教下乡”进行市内推广的基础上,邀请市外专家指导我市教学科研成果。(市教科所)

石棉县以“微小课题”加强教研成果推广。微小课题带动广泛参与。明确“小处入手、人人参与、重在推广”工作思路,立足校本科研,加强微小课题申报,以小课题研究带动全县教育科研大发展。全县中小学校参与教研面达100%,教师个人参与课题教研达85%以上,2015年27所中小学校实施校本教研、县级教研课题共计60余个。微小课题形成广泛效应。着力管控“初选、演播、修正、精选”四个环节,择优选出“学科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切口小、易操作、见实效的教研优秀成果5个,并进行全县展示,取得广泛展示效应。(石棉县)

天全县积极推广教育教研成果。加强制度考核。实施《天全县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制度》,把成果推广应用作为评价课题的主要指标之一、师训干训的重要内容和年终考核学校、校长的重要依据。丰富推广方式。着力校际成果推广,开展结对帮扶;编发《优秀科研成果集》,定期召开成果发布会、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培训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并及时在县教育网上发布成果信息。加强过程跟进。制定出“结合校情、自行取舍—现场展示、参与互动—落实措施、借鉴吸收—实践应用、总结修正—效益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控制模式,加强过程跟进,科研组及时深入一线教学现场解决推广过程问题。(天全县)

【队伍建设】

    荥经县教育局四举措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系统人才库建设。2013年起建立学校校长及行政后备干部人才库,每两年选拔一批后备干部进入人才库。目前,已择优选择36名学校后备干部储备到人才库,这批大部分后备干部已在学校行政管理岗位上学习锻炼。同时,积极组织校长干部队伍和后备力量参加国培、省培及各类进修培训。大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积极推进学校校长交流轮岗工作,2014-2015年,共交流任免校长11人,占比29.7%。校长管理团队生机盎然。积极探索建立校长职级制。建立健全校长任期目标制和校长退让机制,促进校长能上能下,提高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清理校长管理责、权、利。厘清职权过程中,出台了校长权力行使流程和“三重一大”等工作制度,正确处理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三者关系,赋予校长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有力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荥经县)

芦山县加强队伍梯队建设和交流轮岗。充实后备校长队伍。实施《芦山县教育局公开推荐后备校长实施办法》,通过“个人申报、学校推荐,民主推荐”等形式选拔出43名后备校长,通过持续培养,19人走上校长、副校长岗位。实施教师交流与校长轮岗常态化。为推进区域内优质教师、校长资源共享,截至2015年9月底,共交流、提拔校长5名,交流教师52名、调训教师18名,实现全县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常态化。(芦山县)

兴县着力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抓理论强素质。紧密结合群教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突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廉政、政策法规、科研理论、学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六个学习”。抓培训提水平。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对学校管理干部进行“师德素养”、“心理健康”、“学校管理”等全方位培训。建机制提能力。不断完善“制约机制、竞争机制、目标机制、激励机制”等四个机制,形成完整考核体系。鼓励大胆创新、形成管理特色,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总揽全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经营能力”等五大能力。(宝兴县)

【后勤管理】

雨城区多举措强化学校后勤管理。严格落实制度管理。全区统一制定并实施《学校巡逻制度》等5个指导性制度、《五员工作职责》等3个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寝室管理制度》等4个寄宿学生管理制度,形成了系统性管理制度。规范食堂安全管理。成立食堂供餐领导小组和食堂供餐膳食委员会,所有供餐由学校统一管理,不对外承包,严格执行进出货台账登记和食品留样、废弃物处理等。强化寄宿学生管理。实行“学校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班主任—宿管员—室长”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值周领导每天至少查楼一次、宿管员每晚进行2次以上查房,并采取“日常进出登记、住校生返校点名、住校生总结会”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寄宿制学生管理。同时,通过召开寄宿生会议、设立家校通讯录、联系卡等方式,畅通家长获取学生信息渠道。(雨城区)

【校园绿化】

    雅安市汉源县“134”工作举措提升校园绿化水平。近期,省中初等学校环境建设与后勤管理协会在汉源召开,充分肯定并积极推广汉源经验。汉源县坚持“经济型、生态化、园林式”建设理念,积极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绿化精品校园。1:即制度引领。制定并实施《汉源县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汉源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5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县级干部、教育局机关干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将考查考评结果与期末学校、校长的考核相结合,加强日常督查和定期考评,确保各项措施落地。3:即3个绿化。一是师生绿化教育。坚持把绿化工作与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会、主题班会、标语、黑板报、广播等强化环保意识。二是学生绿化能力。聘请专业人员入校指导,师生共同参与,定期修剪整理、浇水施肥等日常养护工作;通过编写校园植物名录、实行名贵树木分班级养护、为花草树木挂牌,着力营造“植绿、造绿、爱绿、护绿”良好氛围。三是校园绿化行动。通过种植生长树、毕业树、纪念树丰富学校绿化内涵,通过师生自愿捐款、成立绿色志愿队、“我爱校园”、“我为校园添点绿”等活动,美丽校园、寓教于绿、环境育人。2011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栽种乔木逾500棵、幼苗逾20000株。截至目前,全县学校绿化总面积达16.54公顷 、绿化率提升至70.31 %;覆盖总面积达16.11公顷、覆盖率提高至 23.62 %,营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校园环境。汉源一中、七一中学等一批学校园成为省、市示范单位,其中汉源一中被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2015年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被推荐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的学校。4:即4个结合。广泛深入论证、科学制定方案、合理使用资金,分阶段、按梯次、有序推进。坚持与两次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学校重建同设计、同建设、同使用,修建一处校舍、绿化一片校园;坚持与“绿满汉源”、“多城同创”等党政核心工作同步推进,大力推动全县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坚持与学校文化美化等相结合,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体现文化内涵;坚持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花草树相结合,做到植物品种多样化、高品质化。(汉源县)

【简讯】

我市在全省微课大赛取得成绩。通过近5个月的激烈角逐,我市优秀教师代表在四川省第二届“文轩教育杯”微课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1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1个优秀组织奖。通过比赛,我市教育工作者不仅看到与教育先进市()的差距,而且进一步增强“向先进看齐、比学赶超”的信心,以“微课”为新的变革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科所)

我市部分贫困学生获“授渔计划”资助。近期,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青年网共同发起的“青年之声·授渔缘梦一帮一助学行动”在四川省档案学校启动,首批248名品德优秀的贫困学生将受助。此次活动主要资助在四川省档案学校就读的大凉山彝族学子和雅安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资助周期为五年,在校前两年每年享受3000元的资助,顶岗实习和就业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工作,并负担学生中职毕业后就读北师大网教大专的全部费用。(档案校)

全省中初等学校绿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10月9-10日,四川省2015年中初等学校绿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汉源县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石棉县民族中学、汉源一中、汉源二中等学校。会议充分肯定了汉源县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取得成绩,分享了来自汉源县、攀枝花市仁和区、华蓥市的先进工作经验,对全省校园绿化管理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教育厅领导、21个市(州)代表、市教育局和汉源县负责同志等350余参加了专题会议。(汉源县)

我市学校和教师在国家、省级竞赛考核中取得成绩。雨城区兴贤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荣获全国优秀案例(全省8例、全市唯一一例)。雨城七中教师蒋杰莹荣获全国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雅安中学教师董仕友荣获省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展评一等奖。(雨城区、雅中)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