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精准教育网”,筑牢思想认知防线。全县中小学(含教学点)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安全强化周”活动,精准锁定溺水、交通、消防、网络、极端天气等高风险领域,同时结合近年发生的典型警示案例进行剖析,确保教育入脑入心。全县5863名学生全员签订《暑期安全承诺书》,签署率达100%,发放《暑期安全知识手册》1.5万余份。特别关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水域周边学生群体,通过家访、重点宣讲、结对帮扶等方式,确保安全教育“一个不落”。
织牢“多元责任网”,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压实压紧部门、属地、学校、家庭四方责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防护体系。建立由县教育局牵头,公安、应急管理、水利、文旅、卫健、民政、团委、妇联、各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的暑期学生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1次调度会,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督促落实委托照护责任并签订《委托照护责任确认书》,建立“一人一档”,村(社区)落实“每日一联系”机制。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平台,每周至少推送2次安全提示、风险预警和防护知识。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对重点学生开展“一对一”家访,覆盖率100%,动态掌握学生情况。
织就“应急关爱网”,提升守护保障温度。修订完善《宝兴县学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事发后30分钟内电话初报,1小时内书面报告和分级响应机制。县教育局联合卫健部门,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值班,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假期心理调适、压力疏导等服务。推动学校资源适度向社区开放,联合社区、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举办“暑期社区读书会”、“阳光体育一小时”、“科普小讲堂”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累计开展活动6场次,参与学生人次500余人,有效疏解压力,防止沉迷网络。鼓励支持社区、志愿者组织、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开设“暑期安全课堂”或提供公益性、半公益性托管服务,重点关注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有效填补监管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