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教育信息第27期
时间:2024-07-30 09:52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双减”】

我市守牢“主阵地”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1)细化作业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梳理作业设计清单20余项,制定作业总量调控等3项标准,指导学校“一校一案”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推动187所义务教育学校100%建立校内公示制度,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书面家庭作业在1.5小时以内占比达96.14%。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梳理“个性化”作业清单,创新“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学科融合”分层作业类型,鼓励教师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布置科学探究、艺术欣赏等创新型高质量作业,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连续两年举办全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遴选市级优秀案例1130余份在全市推广,引导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作业效果。(2)强化机构治理,规范办学行为。“一校一策”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125所压减至10所,压减率92%。联合文广体旅、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明察+暗访”“联合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排查,严防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3余人次,查处违规机构110所,退还费用50.87万元,罚款6.9万元。先后排查倒闭或存在潜在风险的机构7家次,实现“爆雷”“冒烟”风险动态清零,全市未发生校外培训机构卷钱跑路现象。开展培训人员材料排查整治,通过“培训机构内部自查+专家组审核”方式,全面审查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900余份,发现并整改问题培训材料5份,有效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防线。(3)优化课后服务,满足多样需求。构建“规范+特色”的课后服务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各校立足实际、针对需求制订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87个,将“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知识普及与实践参与”“作业辅导与特色培养”有机结合,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打造“一校一品”特色课后服务,开设茶艺、刺绣、农耕、根雕等特色社团20余个,采用“菜单制”“选课制”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截至目前,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2.5名、教师近名。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方式,开展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专项排查80余校次,整改问题21个,坚决禁止上新课或变相补课。(基教科政策法规科)

【师资建设

雨城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1)打好教育人才基础。通过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招才引智、选聘公费师范生、区外引进在职教师等方式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增强师资队伍活力,新增教师217人,其中包含硕士研究生22人。加强对外交流协作,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北碚区教科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全区10所学校与成渝地区21所学校结对共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配置教学设施设备,营造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配备“数字教室”977间计算机5969台宽带网路覆盖率达100%。构建涵盖人才引进、认定、服务、培养、使用、奖励等各环节人才政策体系保障“来雅人才”岗位待遇,解决其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3)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深化“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区23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竞聘上岗,常态化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依托15个“校联体”、5个教育集团(教育联盟),不断加强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实施“两自一包”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区11所幼儿园设置“六类”岗位,保障“两自一包”保教人员经费,基本解决人员配置的经费问题。雨城区教育局

安全教育

名山区“三强化”扎实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工作。(1)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学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学校落实学生防溺水工作。召开相关会议2次,指导学校完善防溺水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履行校长第一安全责任制度,发挥班主任教育和管理作用,确保学生防溺水工作落实到人。(2)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暑假前常态化开展学校防溺水专项教育行动,围绕防溺水“六不”教育要求,开展防溺水演讲和主题班会3000余场次组织手抄报、黑板报等系列评比活动20余次联合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10余次,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3)强化家校合作,守护学生安全。走访留守学生、困境学生100余户学生及家长宣传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醒家长防范重点水域履行监护职责,对孩子做到“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2万余份,定期通过QQ群、微信群向家长发送防溺水安全提醒共同守护孩子暑期安全。(名山区教育局)

荥经县织牢“三张网”构筑防溺水安全屏障。(1)密织“安全责任网”。县教育局牵头,召开推进会专题部署学生防溺水工作,自上而下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包片区,局机关中层干部包学校,学校班子成员包年级,年级主任、班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方式,对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学生群体精准包保、重点盯防、建立台账,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2)广织“安全宣传网”。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全面落实“1530”安全提醒机制,开展“防溺水”专题宣传警示教育66校次,召开防溺水主题班会120余次,广泛科普“防溺水”安全知识。召开家长会33校次,签订《防溺水安全告学生家长书》1.6万余份,推送防溺水安全警示信息25条,构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级—学生(家庭)”的教育提醒体系,营造防溺水宣传警示氛围。(3)精织“安全排查网”。落实教育局班子成员包片督查制,成立防溺水调研督查组,会同部门对全县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全面督查、加强管理,发现险情、隐患及时消除,设立防护栏7处、安全警示标牌40余处。执行24小时汛期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突发情况和重要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在危险、重点水域安排网格员、志愿者等进行常态化巡查,确保有人看、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荥经县教育局

芦山县打好防汛仗筑牢“安全堤”。1)强化组织领导,织密防汛“责任网”。健全工作责任机制,修订完善《芦山县教育系统防汛防地灾应急预案》,构建以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班子成员为组长的“1+5”领导责任体系。组织召开防汛安全专题会,研究部署防汛工作总任务,从责任落实、值班值守、宣传引导等方面细化任务、周密部署,提高汛期风险防范能力。(2完善预案演练,筑牢防汛“防护墙”。一校(园)一方案扎实开展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主题演练,确保日常有演练、预警有手段、转移有线路、安置有方案。组织防汛应急演练33场次、参与师生1.5万余人次,提升师生防汛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组织34支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安全培训和业务培训,切实提升防汛人员安全意识、业务知识和应急处突能力。(3)夯实技防基础,打好应汛“主动仗”。做好应急保障,制定汛期值班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与24小时值班制,全面理清教育系统应急避难场所、物资、队伍、机具设备情况,进一步扩充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状态时“找得到,调得出,用得上”。(芦山县教育局

【义务教育】

天全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补短强弱,促进资源均衡。按照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适配教育资源,优化区域学校布局薄弱学校资源配置,整合思经、乐英等片区“小散弱”农村小学教学点4个投入资金395万元,对标对表配足配齐教学设备设施,实施学校维修改造项目,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2)强师育才,促进师资均衡。狠抓校(园)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建设,组建名师工作室12个,确定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70余人,开展联合教研、专题培训等活动。与重庆、成都、自贡等地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教师互派交流、联合教研机制,组织开展干部人才培训100余人次。通过考试招聘、考核招聘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安置公费师范生等途径招聘教师31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3)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均衡。深化共享资源改革,加大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应用落地落实,加快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以“领航学校”为引领成立天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教育共同体3个,积极开展共建共享活动,促进城乡学校课程、活动、师资、教研、管理等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有序流动。(天全县教育局)

【基层学校动态】

石棉县王岗坪小学“四位一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以队伍正心,拓宽心理育人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参加第三届北川国际心理论坛2次,并获得“9.5泸定地震震后学校心理服务项目示范学校”称号;邀请为乐公益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教师到校给各班主任培训心理课程2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2)以环境润心,优化心理育人条件。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通过绿化校园、完善基础设施、悬挂正能量标语、建立图书角、评选优秀寝室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匿名信等方式,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提高家长识别子女心理危机的能力,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3)以辅导愈心,完善心理育人体系。班主任开展一年两次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整理出预警名单,为学生进行心理检测、疏导,并填写心理健康记录表。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疏导,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引导集体形成互关互爱氛围。(4)以活动健心,夯实心理育人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每期设计心理健康教案50余篇,内容涵盖“我和老师”“做情绪的主人”“挫折我不怕”等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体育课、课后服务、学生社团,开展合唱、创客、足球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石棉县教育局)

他山之石

成都市高新区创新学区治理模式共筑区域基础教育新生态。(1)紧扣实际,绘制学区治理“路线图”。摸清教育“家底”,全区以最小的管辖面积承载成都中心城区最大的基础教育规模,聚集211所学校、17万学生、1.9万教职工。科学划分5个学区,实施部门、街道分级管理,促进“龙头校”结对“薄弱校”,形成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格局。优化运行机制,各片区设置2名督学,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牵头、相关处室包联责任机制。(2)发挥优势,打造学位供给“蓄水池”。科学统筹,保障“有学上”。2020年以来,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65所,改造学校40余所,新增学位近5万个。优质共享,保障“上好学”。幼儿园以街道为单位拉通摇号,小升初以学区为单位实行多校划片,率先在全省试点随迁子女摇号入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服务,保障“好上学”。探索工作地入学机制,为各类项目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3)统筹资源,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学校“共建计划”,向全区学校输出近10名银都小学优秀干部,打造大学引领中小学全面发展的高新特色教育体系。实施教师“共培计划”,启动员额制改革,建立学区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2020年以来,轮岗交流教师532人。实施课程“共享计划”,构建“一核两翼六群”综合育人课程体系,用好“四川云教”线上平台,开展区域性阅读素养等三大素养监测。(4)创新理念,构筑多元共治“生态圈”。充分挖掘家庭、社区、园区资源,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组织家长参与食堂监管,推行“食堂开放日”活动,实现“吃得放心”。实施“午小憩”工程,实现“睡得舒心”。开办夜光家长学校,加强学生家长法治教育,实现“学得安心”。创办社区学院,打造青年学堂,“教子优方”学堂被评为国家级品牌项目。依托高新科创资源,构建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体系,大力培养“未来脑、创新手”人才。四川省教育厅网站

【简讯】

7月22日,我市召开全市教育系统防汛防地灾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学习近期防汛防地灾重要指示、会议、文件要求,安排部署暑期学校防汛防地灾工作。(安稳信科)

7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和汛期校园安全视频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有关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防汛保安全的重要批示指示以及省、市防汛减灾相关会议精神。(办公室)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