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优秀成果:基于工作坊研训模式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时间:2020-09-22 10:09 来源: 浏览次数:
打印

基于工作坊研训模式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汉源县教师发展中心  谭  萍  蔡大志


摘要国培背景下,我县以“集中研修+工作坊”模式,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实现“研”、“训”结合的培训模式,以培训者、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践行者的角度出发,在高校指导下,重县级培训团队的打造,为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搭建一个智慧共享的平台,将长期以来的定型性培训转化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性培训。让山区涌现出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师,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转变,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研训模式     农村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接着,陆续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2012年10月9日,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迎来了学前教育的春天。幼教事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头等大事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农村幼儿教师现状分析

1、公办园教师学历层次不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遍布。

我县公办园所教师一半是通过政府部门统一招聘(其中三分之一为小学调入、部分为工人转教师),一半是园所自主外聘,统招教师均毕业于全日制大专学校及以上,部分教师已取得本科学历,她们都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常态化的接受各种专业培训及二次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得到提升。但是,大班额教学是公办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民办园所教师层次参差不齐。分为:学前教育大专毕业生(少数,占5%)、学前教育专业中专生(多数,占70%)、非学前教师专业无教师资格证(占20%)、非学前教育专业(小教专业5%)。本科学历、大、中专、由小学调入幼儿园的教师、工转教等等教师学历层次不一,导致幼儿园教育严重“小学化”,专业教师的很多方案难以得到落实,孩子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2、区域长期固化的教育观念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多家长注重孩子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题,会背多少唐诗。成为教育误区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种长期固化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要怎样纠正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教育有正确认识?用什么方式让家长成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帮手呢?

3、国培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花费巨资和大量人力对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展开“风暴式”培训,长期以来的定型性培训效果?如何在“国培计划” 背景下结合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探索与研究以怎样的培训模式对农村幼儿教师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培训呢?

二、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实现“研”、“训”结合培训模式的意义

1、实践研究在理论上既是对新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有益尝试,也是对培训实效性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从而具有直接参考和应用价值。

2、研训结合。通过集中培训和微课题研究双向互动的形式最终转化为如:主题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对孩子自主游戏的引领和适宜的支持等扎实的内容。从而使农村优秀骨干幼儿教师步入专业化发展之路。

3、从定型性培训转化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性培训,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开展本土化的园本课程资源开发。最终实现教师的转变,儿童的发展。

三、“研训”运行模式的思路

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需具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2012年,《指南》的印发、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文件(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国家计划培训》的实施,逢此机遇,我县有幸入选“2015幼师国培”项目县,对接高校培训机构为成都大学。国培背景下,探究适合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培训模式,我们拟定了一些措施。

1、以《专业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指南》为依据,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专业标准》是我们开展培训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指南》理解,教师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专业水平是决定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国培背景下,高校牵引的幼师国培项目中,我县决定工作坊打破固有的常规化培训模式--专家讲座,学员笔记。创新以“研”为主的新型培训方式--研训模式。这种方式是以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问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专业能力提升,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最后形成有效、实用的方案共享!学员通过实践、集中研修,微型课题研究、剥茧抽丝,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2、重县级培训团队的打造,为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搭建一个智慧共享的平台。

在“工作坊”坊主带领下,形成“集中研修+工作坊”模式;实现“高校与项目县培训之共同体”;组建“汉源县级培训团队群”,“汉源《指南》研讨群”、“汉源幼师国培群”,各群安排形式多样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并以县级培训团队五位教师为五个分坊指导教师,坊主为全县总指导教师,归纳总结,形成本地教研系统化。让每个幼儿园的教育之路有了方向感。园与园之间也形成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研训结合。“工作坊”中有微课题的研究,五位培训团队教师都有任务,带领学员开展了扎实的、富有成效的、非常接地气的研究。对于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增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厚度非常有帮助。

3、开展本土化、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开发

以问题微点为突破口,以幼儿园中心教研组“种子”教师打造为抓手,提升全县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开展本土化、常态化的园本课程开发,展现六个区七十多所公、民办幼儿园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教师在实践中发展。

(1)由工作坊出版发行置换学员参加培训者培训返岗教学实践成果《自主游戏和主题课程推广》引领,起到展示与示范作用,工作坊研训模式下,园本课程开发者主讲,用“亲身体验+精准解读”的培训方式,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小组讨论、一课多研,集思广益,综合取向。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课题,会显出不同的特点,在某些环节会有所创新与突破,积思广益,工作坊团队完成培训任务中、实践过程中教师专业得到提升,促进园本教育观念行为化的转向。(2)教师参与形式多样的课题研讨。国培三个项目交叉进行,县级培训团队学员在工作坊坊主带领下,各有任务,做好规划、实践中调整,课程指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得以提高。线下研修项目参训教师找教育教学中微点问题小组进行讨论,送教下乡项目参训教师撰写好教案,培训团队一对一指导,磨课研课、说课。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中,开阔自身的眼界,激发智慧的灵感,既分享了教育经验,又助推了专业的成长。(3)挖掘各区域特色文化,利用本土资源。教师将特有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教学中来,并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环境创设,自主游戏开发、主题课程开发、绘本制作、早期阅读、儿歌创作,操舞编排。实践活动既节约了资金投入,又激发了教师人人参与的积极性。自主开发课程的方式让教师和幼儿真正在主动中学习,自主中发展。

四、“研训”运行模式采取的措施

我县依据《专业标准》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紧密围绕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切实提升作为教师培训者的综合素质。以“集中研修+工作坊”模式,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实现“研”、“训”结合的培训模式,给予民办园平等的培训平台。以培训者、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践行者的角度出发,为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搭建一个智慧共享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教师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将长期以来的定型性培训转化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性培训。

1、国培背景下高校授牌,以教师工作坊来开展培训工作

在全省第一批由十二所高校牵引的幼师培训项目中,谭萍幼儿园教师工作坊是唯一一个高校授牌的国培项目项目县教师工作坊。幼师国培项目县负责人、县级培训团队组长、教师工作坊坊主、县级送教指导教师、培训简报主编……等等均一人承担,作为培训者,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践行者,坊主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土教师发展的培训模式,“国培计划”背景下来探索与研究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长期以来的定型模式?创新培训模式?最“适宜”的培训模式?思路决定农村幼儿园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高校指导下,坊主做了三年规划,以工作坊来开展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让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得成长经验。县级培训团队 “种子教师”( 五个)的打造→幼儿园中心教研组“种子”教师的培训→辐射全县六个区。以“工作坊”来开展培训工作:“集中研修+工作坊”模式,研训结合。

2、《自主游戏和主题课程推广》引领示范,打造幼儿园中心教研组

我县幼儿园现有幼儿教职工600多名,其中具有幼师专业证书的人有200名左右,有教师资格证的200名左右。除公办学校教师系教育局安排外,其余近60所幼儿园教职工全部由各幼儿园自主聘任。国培背景、区域特点、教师实际情况、创新模式做最“适宜”培训。教师工作坊印发推广置换项目学员参加培训者培训返岗后的实践成果,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指南》为方向,幼儿为主体,利用本地资源,研究开发园本课程。工作坊团队每个人都有任务,形成坊主→副坊主→实验园分坊主→辐射全县“种子”教师,“集中研修+工作坊”模式,研训结合,教师根据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微点进行研究,突破长期以来教研工作难于推进的瓶颈。工作坊团队及时指导、小组讨论、针对课案反复研磨,“实践+培训+研修+实践”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专业得以发展。对各幼儿园教研组运行有实质性的帮助。培训团队教师课程开发和指导能力得以提升,区域教育资源形成共享。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整体得以共同发展。

3、精准调研,切实提升作为培训者的综合素质

汉源县分富林、九襄、大树、宜东、皇木、清溪6个区,近70所幼儿园。公办园5所(其中县级幼儿园2所,包括1所省级示范园;乡镇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将近60所,民办园占幼儿园的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近50所,城区幼儿园10多所。

在坊主带领下,我县幼儿教师工作坊研修方案采用置换脱产学员“影子跟岗”和“工作坊”集中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为期15天。根据县内各地幼儿园分布及发展实际情况,广泛地调研了20余所公、民办幼儿园的实际办学情况、师资力量及教育教学水平,并通过集中研修,对了解到的各园所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记录。学员有针对的制定研修计划,切实提高置换脱产研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通过对真实幼师国培工作项目的参与,切实提升作为教师培训者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进行培训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4、有效培训,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工作坊开展的送教下乡紧密结合本县原有的培训计划,活动围绕学员真实课堂情境进行创设。集中培训的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园本教研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以领域课案设计、诊断、示范、展示为手段,以本县培训团队教师培训资源为依托,形成一批可代表本县特色的优秀成果。

送教活动,我县形成了“成果展示+针对性培训+研修讨论”模式。每天上午集中送教,活动结束后返回酒店,指导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培训。评课方式采取“自评+集评+点评”的模式展开。工作坊团队一对一进行指导,县送教指导教师是工作坊坊主,学员经过示范诊断、磨课研课、总结提升、生成成果四个阶段,50名骨干教师中推选出了10名参训教师承担五大领域10个活动的送交任务。

“送教下乡”真正做到“送” 下去,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幼儿园,提升偏远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过程中,提升了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科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让乡村教师优质课程教学呈常态化在教育活动实施,每个幼儿园能结合本土特色做好并且做实园所的园本教研活动,提升了整体的教研教育水平。“送教下乡”活动也是对《指南》精神最好的宣传,对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配合老师科学育儿帮助很大。工作坊研训运行的培训模式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成长。

5、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等的培训平台

以工作坊开展的培训工作,在教师发展当中不分身份、不分属性,凡是有利于本区域孩子成长,凡是能够为汉源幼教事业做出贡献的都给予支持,不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行行政业务两级管理,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整体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永无止境!工作坊研训模式运行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2年多以来,打造出了自己的培训团队,搭建了专业精进的平台,教师们在园本课程开发、微型课题研究中成果凸显。《微型课题研究》、《自主游戏和主题课程推广》由工作坊出版,全县幼儿园推广使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践行者,我们将继续探究适合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站点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 2021  雅安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主办:雅安市教育局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4楼B座 办公电话:0835—2220212 传真:0835—2220212
蜀ICP备190176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85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5